“我就等着电梯安装好了,收拾收拾搬进去了!”昨天,绍兴越城区鉴湖街道南池鉴园26幢1单元六楼住户孙水靖仔细查看楼道加装电梯的安装进度。为了这电梯,现住城南街道沁雨园的他,几乎每天都会骑着电动自行车赶到这里,像看护自家孩子一样。
当现场工作人员告诉他,目前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这个月底就要验收了,孙水靖喜极而泣。从最初很多人反对装,到整个楼道每户出钱一起装,一路看着这台电梯从“难产”到“呱呱落地”,孙水靖感慨地说,这台电梯安装,真心太不容易了。
这个单元楼加装电梯,10户人家每户都出了钱。
虽然过程非常不容易,但老孙说,有了亲身体会,才真觉得越城区加装电梯这项政策力度大、措施实,惠民工程真惠民!
72岁的老孙站了出来
南池鉴园小区是鉴园社区下辖的一个小区,全小区共分为A、B、C、D、E5个片区,共有住户2430户。而借着越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政策东风,老孙家所在A区26幢的这台电梯,则是全小区至今安装的第4台电梯。
老孙说,他们片区的住户,基本是原来的越城区鉴湖街道龙虎山农场的老职工拆迁安置而来,所以基本上住的都是老同志。2020年,他们小区有一个楼道单元装起了第一台电梯,其他楼道的居民也想着“尝鲜”。他所在的单元4楼住户吴女士早就有过加装的念头,但当时碰到很多问题,很多住户表示反对,费用谈不下去,最后不了了之。再后来,吴女士自己生病,这件事没有人推动了,加装电梯的事也就搁置“流产”了。
去年上半年,看着旁边楼道加装了电梯,老孙也心痒痒了。今年72岁的他家住6楼,想着以后要在这里养老,但每天爬上爬下,这么多楼层着实吃不消。加装电梯,政府还有补贴,多好的一件事!为此,他接过吴女士的“接力棒”,想找楼下邻居谈一谈,把这项实事落地。
老孙当起了“发起人”,但事情并不是很顺利。某楼层邻居每天早出晚归,说年轻还走得动,安装电梯的意愿并不高;另一楼层的户主,嫌费用太高谈不拢,不想装;还有楼层的说楼层低、影响采光,不同意……一一次次走访,一圈圈谈下来,老孙总体感觉加装这件事难度很大。
“太费心、阻力大,希望不大,我几乎想放弃了。”老孙说,原本邻居都是一个单位的老同事,过去相处也比较不错,但没想到落到“装电梯”这个事上,他也觉得头大了,“百姓百心,真的有百条心呐!”
连1楼住户也同意安装
去年8月份,事情有了转机。鉴园社区负责人俞兴江说,去年8月份,他刚接手鉴园社区,孙师傅等人便找了他,提出了电梯加装的意愿,描述了遇到的各种阻力。将事情从头梳理了一遍后,社区作为“老娘舅”的角色,一起帮着推动这台电梯加装,不过和小区前3台电梯显然不同,这一台难度大多了。
“上门劝说、苦口婆心,帮着分析利弊。”老孙说,那段时间,大家几乎每天都在为这台电梯忙乎,嘴皮子都要磨破了,帮着打电话谈方案、一起上门做思想工作、主持召开协调会、梳理寻找问题症结……有了社区的支持,孙师傅底气足了,脚头也更勤了。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装?分析了各种原因,老孙和社区干部商量着“对症下药”各找突破口。有邻居觉得“装不成”,老孙便打起感情牌。“原来都是一个办公室的老同事,我跟他们说如果是钱凑不到,那我先帮忙垫上……”孙师傅的这番话让邻居感动不已,不少人当天便来参加协调会,第二天就同意了。有顾虑费用太高的邻居,大家也听取建议,货比三家,方案一改再改。老孙说,当时第一方案按照相应比例分摊下来,6楼安装费用6万多,3楼1万多。大家又多次协调,谈谈找找,最终选定了另一家性价比更高的电梯公司。到8月底,全楼层10户人家已经有7户同意了安装。9月底,新电梯方案定下来,价格降下来很多,又新增1户同意。
按照现行政策,60%以上住户同意,小区电梯便可以加装。10月份,加装电梯这件事就管线改道进场开现场会,又迎来转机。按照原方案,二楼住户是不安装的,甚至不支持安装,孙师傅索性来了个现场聊。二楼住的也是两位老年人,之所以不同意安装,是怕影响采光。走访中,孙师傅留了个心眼:其中一个老师傅喜欢喝酒,现场会那天他就特意自掏腰包拎了一壶白酒去,拉近和老师傅的感情……“老师傅的儿子我是看着长大的,所以聊天也有话题。”孙师傅说,看到对面楼层安装好处多多,想到电梯房可以让房子增值,老师傅最后也心动了。最终,他们两户都同意按一定比例分摊,修改方案一起出钱一起装。
后顾之忧悉心化解
俞兴江说,其实这台电梯从全票通过,定下来安装,到真正安装,还有很多环节,千头万绪,如果不是孙师傅这样的“牵头人”,想要推进实施真的困难重重。
关于26幢1单元的这台电梯加装,在俞兴江的办公桌上,放着厚厚的一叠文件材料。记者翻看了几页,里面记录着一次次协调会会议纪要,一份份业主居民的意向征询表,“签字栏”上住户签名从几个到10个,每一页都清楚记载着这台电梯加装的流程。
“结果是好的,皆大欢喜。”俞兴江举了个例子,去年10月份方案定下后,煤气、水电、通信等10多个部门(单位)现场勘查,对原先小区管道线路进行迁移改造,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是一个大工程。那个时候,迁移工作影响到电梯安装进度,有住户便提出来,速度慢、工程费时,不想装了,最终还是通过一次次协调会解决。再后来,第一笔加装费用收起来,又有住户提出,安装后的电费、维修费、养护费如何分摊。是平均摊,还是阶梯式摊?大家有不同意见,有住户再次提出想退钱,不想安装了……
“就像啃硬骨头一样,最终还是啃下来了。”俞兴江说,经讨论,对于电梯建好后续事宜,业主们最后协议约定,除了电梯运行电费每户人家平均摊外,其他电梯安装费和每年的维护费、年检费等根据楼层不同按1∶2∶3∶4∶5进行分摊,每层过道相关费用由楼层住户自行负责。这样,最终消除了“后遗症”。现在,通过加装电梯,整个楼道住户走动更密了,邻里关系更好了,社区也更和谐了。
“好事,为老百姓办了件实事。”昨天,80多岁的余师傅乐呵呵地说,这里五楼住的是他女儿,他住在后面29幢一层,以前去女儿家串门是奢望,现在好了,可以坐着电梯直上直下,方便多了!
三楼的方女士也表示,母亲的腿不好,以前只能天天窝在家里,现在有了电梯,也能去楼下呼吸新鲜空气了!
(越牛新闻综合今日越城)
作者:记者 汤桂平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