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周杰伦、林俊杰、张学友、刘德华等知名歌手相继开始巡演,国内的演出市场再度迎来爆火,一场演唱会动辄上百万人想看,让歌迷们直呼“抢不到票”。
演唱会一票难求,也让一些打着“代拍”“代抢”旗号的群体开始涌入票务市场。所谓“代抢”,是指抢手获取个人身份信息后在开票网站上帮忙抢票,这些“代抢”往往打着“包中”“必中”的宣传语,活跃在社交平台和购物平台上。
最近,绍兴姑娘小叶向越牛新闻记者分享了自己找“代抢”却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事,“16万人看过了我的受害经历,很多人都说第一次知道,想给大家提个醒。”
多个演唱会想看数破百万。图源:大麦平台截图
花钱代抢了一张演唱会门票
身份证信息“满天飞”
今年3月,苏打绿官宣《二十年一刻》巡回演唱会内地首站将在杭州开唱,为了能去看这场自己心心念念的演唱会,小叶想到了代抢,“身边很多朋友都有找‘代抢’的经历,为了确保能抢到票我也找朋友推荐了一位。”
小叶告诉越牛新闻记者,自己加上这位“代抢”的好友后,在朋友圈看到了很多成功记录,让她觉得比较“靠谱”,于是很快和对方达成交易,并顺利抢到了票,“一般演唱会代抢价格在300-1000之间,比较热门的歌手会更贵。”
令小叶想不到的是,她的身份证信息就因为这一次代抢,被迅速传播了出去。
时间来到5月6日,许嵩合肥站二次开票。第一次开票时没抢到票的小叶找了一位相熟的“代抢”,却被告知:“你杭州苏打绿找了什么黄牛,她把你信息群发。”此时小叶才知道,3月份抢苏打绿演唱会时,自己的身份证信息被彻底泄露了。
小叶和代抢的聊天记录。受访者提供
“‘代抢’一开始跟我说她接的都是私单,但我把截图发给她以后,她立马变脸表示‘群发了怎么了吗’。”所谓的靠谱代抢,让小叶的身份证信息就此“裸奔”在互联网。
“这个群发的程度一定是非常过分的,才让人5月抢票的时候还能记得3月的信息。”小叶告诉越牛新闻记者,后来她又和别的几位“代抢”聊了聊,他们都表示自己所在的群里有她的身份证信息。
小叶和其他代抢的聊天记录。受访者提供
小叶把自己的遭遇发到社交平台上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16万人阅读了她的笔记。
她的故事让不少网友感到害怕,也有人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代抢’都是四处发,有的‘代抢’会直接把没有打码的身份证信息直接发在朋友圈,根本没有信息安全一说。”
抢手看眼缘抢票,中介赚取差价
群里全是“裸奔”的个人信息
“代抢”到底是如何帮人抢到票的?所谓的“必中”“包中”真的靠谱吗?
在网上接单的“代拍”告诉越牛新闻记者,他们会把需要抢票的信息和价格整理好发到群里,“抢手们都是看眼缘抢,也可能没有人抢。”
一旦抢到票,扣除抢手的薪酬,作为中介的“代抢”会赚取到一笔可观的费用,“一般给抢手150元,剩下的三四百都是他们自己赚的。”
代抢群里“裸奔”的个人信息。受访者提供
小徐是一位在读大学生,一年前他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一个代抢群,他告诉记者,群里大部分是想要做兼职的大学生和上班族,并不是职业‘代抢’,“每天都会有人把要抢票的信息发在代抢群里,谁抢到了就去报单领钱。”
还有一些“代抢”研发了专门用于抢票的程序脚本和软件,就是俗称的“科技”,以便提升在官方售票渠道的抢票成功率。“但是这个比例不大,大部分还是采取人海战术。”
加入了多个代拍群的小王告诉记者,所有抢票信息都是群发的,“一个群500人,群主管的不止一个群,来了单子就直接发信息到群里。也就是说你找一个‘代拍’,至少上千人会看到你的信息,谁也不知道这些个人信息会流到哪里去。”
迷信“代拍”大可不必
保持理性消费尤为重要
许多有过“代拍”经历的告诉记者,事实上“代拍”的成功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他们为了保险花了三四千元找“代拍”,结果依然“全军覆没”。
据大麦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平台全面升级了“代抢”防御能力,基于账号、手机号、证件号、设备等进行精准拦截,能识别封堵组团“代拍”的黄牛群体。因此,迷信“代拍”大可不必。
此外,寻找“代拍”“代抢”,还有可能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一旦被不法者利用,很可能会有目标地进行“精准”诈骗或发送诱导信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消费者利益受损。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在购买演唱会门票时选择官方正规渠道、平台购票,保持理性消费。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金哲楠 编辑:傅一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