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热线:我在越城区常禧路上的锦豪视觉酒店办了一张充值卡,已使用多年。今年3月,我发现该酒店关门停业了,由于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无法确认其是否继续营业。到了5月份,该酒店开始装修,但得知酒店已改名,老板也已更换。我卡内还有800多元尚未消费,于是要求酒店退钱,但遭到了拒绝。昨天,市民汤先生给晚报热线88880000打来电话,希望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得到维护。
充值卡未用完酒店关了门
记者核实:汤先生说,他家就在锦豪视觉酒店附近。2014年,有朋友到绍兴游玩,他在该酒店开了间客房招待朋友。“退房时,酒店工作人员向我推销充值卡,称充2000元送600元,考虑到时常有朋友来玩,且这家酒店的设施新、价格适中,我当即办了一张充值卡。”汤先生说。这些年来,他一直使用充值卡在该酒店消费,途中还两次续充,都用得挺好的。
可是今年3月,汤先生发现酒店关门停业了。他办卡时留了电话号码,而酒店关门前并没有告知他。加上那段时间汤先生比较忙,这件事情就拖下来了。过了两个月,酒店开始装修,但他向装修人员打听,得知酒店已改名,且老板也换了;汤先生感觉不妙。“因为卡内还有800多元未消费,我赶忙拨打政务热线12345反映,希望酒店能退钱。不久后,酒店老板给我打来电话,起初同意退钱,但后来又改口说不能退。”汤先生说,“当初为了享受点优惠,图个便宜,才办了充值卡,没想到酒店中途关门,眼看着要白白遭受损失。”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锦豪视觉酒店,只见酒店大门口停放着一排汽车;酒店的立柱和玻璃门上,写着“内部装修、暂停营业”等字样;走进酒店大厅,多名装修工正在作业。“我们在这里装修好几个月了,老板是谁不清楚,但酒店名字的确换了,以后叫桔子酒店。”一名装修工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联系了该酒店投资人冯先生。他说,新的酒店开业时间尚未确定,但他依然是酒店的合伙人之一,汤先生的充值卡今后能否使用,他以后会考虑。另外,记者了解到,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北海市场监督管理所也介入了这起消费纠纷,但酒店方并没有明确表示要“退出”,因此双方暂未达成一致。
预付式消费成维权痛点
浙江乾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杨进昌说,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在本案中,酒店方单方面关门或装修,导致汤先生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正常消费,因此他可以要求解除双方的合同,并要求退换尚未消费的预付款。
记者从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如今预付式消费覆盖到诸多消费领域,也是当前消费维权的一大热点和痛点。虽然商务部在2012年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就规模企业、集团企业和品牌企业发卡做出相应的规定,但没有规定“其他企业”的发卡资金存管和业务情况上报制度。因此,对一些规模较小的其他发卡企业(商家),相关职能部门对其预收资金和业务经营情况并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
“一旦发生商家携预付卡余额跑路后,消费者往往陷入尴尬境地:他们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监管部门对商家难有有效的制约措施;因为预付卡纠纷属民事经济纠纷,警方难以立案;如果走诉讼程序,因金额不多,他们多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往往会放弃。”我市商界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分析说。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王晓宏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