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需要陪伴的,何止是这些孩子

2019-07-30 15:27

来源:绍兴日报

这个暑假,家住上虞区东关街道的小豪最开心的事,就是等着新结对的志愿者小哥哥上门,陪着他一起写作业。尽管认识不久,但在他眼里,这位来自上虞区城南中学的小哥哥很厉害,懂得很多东西。而就在不久前,上虞区霓亮爱心志愿服务社的志愿者还送来了一套崭新的桌椅和一盏护眼灯,还有课外书。

这个由市妇联与市慈善总会联合发起的“童阅计划”公益项目,为全市100个贫困家庭孩子免费提供书桌椅一套,以及为期一年的“伴读导读”志愿服务。上虞区霓亮爱心志愿服务社作为上虞区的落地执行方,从今年5月起就开始了实地走访、物资采购和志愿者招募。前段时间,首批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体的“伴读导读”志愿者到位,并与15户贫困家庭的孩子结对。  

陪伴是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童阅计划”这件礼物,引发各方关注“陪伴”这个话题。确实,需要陪伴的远不止这些孩子,陪伴也不是简单地在一起,更不是看管。“陪伴是要全身心的,是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接纳他们,建立起与他们沟通的桥梁,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悲伤、苦恼困惑……”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研员徐伟英说。

很多孩子缺少陪伴

据市民政局统计,我市现有25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的占了绝大多数。

柯桥区欣昇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团队是柯桥区“童阅计划”的落地执行方。今年5月,团队成员走访了柯桥区稽东镇15户留守儿童家庭。这些留守儿童分布在13个村庄,不少还居住在深山。营口村有一对徐姓姐弟,姐姐读小学四年级,弟弟读小学三年级。因妈妈过世早,爸爸和爷爷又都在外打工,姐弟俩平时就住在学校,周末才回家与奶奶团聚。

“一年到头,见不到爸爸几次。”团队负责人寿徐琼说,尽管有奶奶照顾,但很多快乐老人给不了,孩子时常感到寂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不少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也缺少陪伴。

“爸爸经常玩手机,从不陪我写作业。”就读于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小孙满是委屈。小孙的父母都是大学生,生意也不忙,有时间陪伴儿子,但父亲一有空闲就玩手机。有一次,有一道数字题难住了小孙,他跑去问爸爸,爸爸看都没看题目,挥挥手让儿子问妈妈去。

“手机才是爸爸的儿子。”小孙嘟着小嘴说,学校有什么活动需要父母参加,每次都是妈妈去,爸爸总有理由推脱。心理咨询师钱国正分析,小孙的爸爸是很多父母的一个缩影。父母有的是忙于事业,有的是忙于手机刷屏,看似和孩子朝夕相处,其实提供的是“缺爱式”的陪伴。

陪伴缺失不利于成长

这几年,钱国正接触了大量被父母称为“坏孩子”的青少年。“所有的孩子,最初都是好孩子。为何后来会成为‘坏孩子’?父母陪伴的缺失有很大的责任。”钱国正说。

前几天,一对父母带着16岁的儿子小陆找到了钱正国。一进门,父母俩就大倒苦水。原来,小陆不仅抽烟喝酒、和女朋友同居,还偷偷地从父母的支付宝账户里转出了好几万元。父母多次劝导无果,实在没辙了,想请钱正国想想办法。

为何小陆会变得如此叛逆?经过沟通,钱正国找到了根源。原来,小陆父母长期以事业为重,早出晚归。小陆的生活全由保姆照料。从小到大,小陆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光是运动鞋就买了上百双。“16年间,父母以物质替代陪伴。等父母发现小陆的人生道路已经越走越偏时,又采用了粗暴的打骂式管教。”钱正国说,如果照这个状态发展下去,小陆很有可能做出更出格的事情。

越民生义工团是诸暨市“童阅计划”的落地执行方。负责人陈可英告诉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缺少陪伴的孩子,普遍内向和怕生。不仅是在诸暨,其他区、县(市)的情况也类似。

“孩子长期缺失陪伴,不利于日后健康成长。”徐伟英说。

正视不同的陪伴需求

居住在越城区灵芝街道的方女士最近有种被儿子冷落的感觉。“妈,你别陪我,让我自己待着。”这是今年暑假儿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过去,儿子有什么事情都爱和她分享,但自从读高中后,却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陪伴需求。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开始有了对自己、对世界新的思考与理解,他们渴望独立。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父母,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徐伟英说,方女士不必过分紧张,可以定期和孩子聊天,倾听想法,做到心灵上的陪伴。

在心理学上,有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即人的一生会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每个阶段都会有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正因此,每个阶段的孩子对陪伴的需求也会不一样。”徐伟英说,总体而言,0到6岁处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生活陪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听音乐、唱儿歌。而对6到12岁处于童年期的孩子来说,则应该在家庭互动中体会到幸福,如父母约着亲朋好友,带着孩子一同去野炊。青春期、渴望独立的孩子,父母要以朋友的方式去陪伴,平等、定期沟通。

如何补上这份缺失的爱

“记得喝牛奶、吃水果。”“做作业久了,要休息一会。”“妈妈回来给你带好吃的。”……这是越城区马山镇的王女士每天上夜班前留给女儿的“爱心纸条”。正是这一张张的小纸条拉近了母女之间的距离。“无论工作再忙的父母,只要真心想陪伴,总有办法。”王女士认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

父母的陪伴,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做到高质量陪伴。这时,政府和社会的第三方帮助需要及时介入。

“2017年,我市根据民政部要求,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通过多个部门协作,严格落实家庭监护、强制报告、临时监护等行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两年锐减近四成。”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针对外出务工父母缺乏监护责任意识,有关部门要通过法治宣传、监护监督、定期走访等,强化父母的监护意识和责任。同时还要倡导用工单位为农民工家庭照料孩子提供便利条件,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为其监护照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为了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还应该发挥专业社会团体的作用,多些‘童阅计划’。”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如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学校,及早发现并纠正儿童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结对帮扶,开展“精准关爱”,积极倡议和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定期走访、周日家庭寄托等活动。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见习记者 诸丹萍/文 漫画/高晓建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