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永昌北路3号一单元加装电梯
核心提示:昨天下午,我市召开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现场会,各区、县(市)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全力加快加装电梯的步子。2017年12月21日,我市首部老房加装电梯在诸暨市暨阳街道江北社区永昌北路3号一单元诞生,然而,一年七个月过去了,全市投入使用的加装电梯仅8部。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何进展不快?难点在哪?随着我市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意见”,加装电梯能否驶入“快车道”?连日来,本报“民情观察室”栏目记者展开了调查。
样本解读
将心比心,人和心齐
“人和心齐。”昨天,身为我市申请加装电梯的第一人,宣葆华用这四个字总结经验。看似轻描淡写,但宣葆华说申请过程并不容易。
宣葆华今年59岁,住在诸暨市暨阳街道江北社区永昌北路3号一单元5楼。“我们小区坐落在浦阳江畔,于2000年左右建成,地段和居住环境都不错。”宣葆华说。十多年下来,单元里11户人家和睦共处,关系融洽。
这些年来,邻里间常常探讨加装电梯的事情,因为单元里多位老人日常出行不便。但是,政策一直未松动,无法付诸行动。2016年9月,《诸暨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加装电梯的梦想照进现实。该办法规定,加装电梯必须先取得单元全体住户同意。
“我们11户人家很快坐在一起,认真商讨,有低楼层住户担心加装电梯会影响通风、采光,我们想的是从设计上下功夫。”宣葆华说。随后,住户们请来专业设计公司提供了方案,电梯离墙约2米的间距,采用透明式玻璃材料,类似观光电梯,有效解决了加装电梯影响低楼层住户的通风采光问题。
消除了住户的这些顾虑,加装电梯得到了全体业主的同意。但是,加装电梯费用并不低,预算初装费用约40万元。经过一致商量,除几户不出资外,初装费以逐层递增的方式进行分摊,分别为4万元、8万元、12万元、16万元。“每层有两户,再分摊,负担轻了。”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永昌北路3号一单元一部美观大方的电梯亮相,这也是绍兴首部老小区加装电梯。电梯建成后,住户们又坐到一起,群策群力,制定了《永昌北路3号一单元电梯使用管理公约》,里面对后续费用分摊、哪些物品禁止携带进入电梯,乘坐人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每年产生的电费、维保费等约5000多元,这些费用由使用电梯的住户平摊。一年多来,电梯运行良好,邻居间也没有产生过意见,老人出门不再苦恼。更可喜的是,邻里间更和谐,谁也不舍得搬走。”宣葆华说。
宣葆华说,他之所以强调“人和”,是因为邻里间如果不能将心比心,相互理解,团结一致,家门口这部加装电梯就难以落地。
新闻调查
业主热情高,实际进展慢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百姓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呼声越来越高。2016年初,浙江省建设、发改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同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当年9月,诸暨率先出台《诸暨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试行)》。去年1月和4月,柯桥区和越城区相继出台政策,对加装电梯申请条件进行明确,且出台详细的政策补助。
然而,从2017年9月诸暨开启“破冰之旅”,绍兴加装电梯的速度有些慢。数据显示,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加装电梯为8台,在建数量13台,通过联合审批数量13台。
从数据分布看,各地不平衡,诸暨和柯桥各建成3台,越城和上虞各1台,嵊州和新昌目前还是零。此外,从全省的情况看,我市加装电梯工作处于中等水平,因各地推进力度不一,火热程度存在差别。
昨天的交流会上,记者发现老百姓申请加装电梯的热情很高。柯桥区建设局有关人士说,他们试点加装电梯之后,业主普遍满意,反响良好。特别是今年已有48个单元业主提交加装申请,联合踏勘26个,公示无异议并通过联合审查的15个,其中开工的9个。
从加装申请到公示无异议数据看,真正能落地的比例仍偏低。“来咨询的业主很多,但实际付诸行动的少。”诸暨市建设局有关人士说。
意见不一,成主要障碍
那么,哪些因素阻挡了加装电梯的推进呢?“经费筹集、电梯选址是难点,但住户意见不一是加装电梯难以阔步前进的主要原因。”昨天的现场会上,多地建设局负责人直言,且这种反对声不仅仅是同一单元的住户,也有的来自相邻楼层的住户。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去年8月,越城区东莲河小区7幢2单元、润和苑小区6幢1单元、西咸欢新村32幢4单元等单元向建设部门递交加装电梯的申请。最终,只有润和苑小区6幢1单元顺利安装,另外两个单元均搁浅。
东莲河小区7幢2单元有12户人家,其中11户人家签字同意,但有一户反对,导致加装电梯无法进行。从递交申请到现在,快一年了,现场仍未动工。
胜利西村小区27幢2单元也向社区递交加装电梯的申请,住户们还谈好了电梯初装费的问题,但因为同一单元中一户不同意,最终不了了之。“我住五楼,老伴中风,70多岁,每次出门,都是我搀扶着他慢慢下楼,至少要花半个小时。如果加装了电梯,出行就方便了。”该单元住户何老太说。
来自相邻住户的反对声,也让主管部门有些始料未及。西咸欢新村32幢4单元加装电梯完成申请、规划、公示等步骤,并开始动工,结果遭到33幢业主的反对,工程被迫叫停。记者在现场看到,加装电梯处于“烂尾”状态,而33幢业主反对的理由是:电梯离他们房子太近,影响采光。尽管该小区所在的塔山街道、百草园社区等相继介入进行调解,但始终未达成一致。
新闻纵深
如何加速落地?
加装电梯能完善老旧住宅使用功能,提升群众居住环境品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年初,市政府将“加装电梯”列入了我市的重大民生工程。业界一致认为,加装电梯要实现快速推进,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齐头并进。
“天时”即政策支持。除各地出台政策,从今年8月起,我市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意见将正式实施,该意见对加装电梯的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和补助金额都进行了明晰。“有了政策护航,势必会掀起老百姓对加装电梯的新一轮热情。”绍兴市委党校社会学教授宋坚刚说。
“地利”则是加装电梯的选址问题。上虞区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一些老旧小区楼层间距小,电梯选址难度大,容易引起相邻楼层住户的反对。要因地制宜,从设计上下功夫,创造恰到好处的占位,补齐“地利”短板。
“加装电梯要快速推进,‘人和’是最难、最迫切破解问题。”现场会上,这一观点引起了建设主管部门的共鸣。尽管政策规定,申请加装电梯需要取得本单元、本幢或本小区房屋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书面同意且签订协议,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同意,但实际上只要有一户业主提出申请反对意见,则申请难以通过审批,加装电梯也无法落地。
多措并举破难题
“人和”该如何破题? 柯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卫龙说,在推进加装电梯过程中,他们积极搭建平台着力破解“人和”问题。“人和”的难点是所有业主想法的统一,针对这一突出问题,他们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能动性,社区干部主动协调有意向加装的高底层居民之间的意见分歧,大大小小的协调会开了不下百次,充分搭建起业主共商、民主疏导的沟通模式。街道社区干部积极能动的前提,除适当奖励外,柯桥区政府把加装电梯工作列入街道目标岗位责任制。正是在这样多管齐下的破题思路下,他们成为全市加装电梯的“领跑者”。
这样的做法,也得到了宋坚刚的认同。他说,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同一小区、同一单元楼的居民已经构成了一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如何平衡好各自利益诉求是关键。在加装电梯这件事情上,走群众路线,民主协商非常有必要。因此,需要组建协调人员,协商找到各个业主的利益平衡点。
柯桥区瓜渚湖社区主任孙志英说,加装电梯能否落地,“人和”是核心推动力。通过他们辖区小区的成功试点,她认为可以优先选择邻里关系融洽的单元先行,同时要选出热情、说服能力强的牵头人。只有把一个个样本树立起来,才会让加装电梯跑出加速度。
针对“人和”问题,在昨天的现场会上,各地建设部门也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举措。柯桥区规定,成功安装一台加装电梯,奖励社区2000元;诸暨市每台奖励5000元。“住户意见分歧,主要体现在采光、通风、噪音等方面,尽管很琐碎,但协调难度大,需要调动社区的积极性,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诸暨市建设局一位负责人。
作者:记者 王晓宏 李丽 文/摄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