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鹅毛、鸭毛、甲鱼背!”你现在还能听见这样的吆喝声吗?
近日,绍兴柯桥区华舍街道绸缎小区的居民向越牛新闻记者反映称,小区内有人在公共空地上晾晒鸡毛、鸭毛,做起了回收生意。“听说回收价有30元/斤。”对此,这位居民表达了担忧,“小区环境变得乱糟糟,气味难闻,遇上有风天,鸡毛鸭毛满天飞。”

小区公共空间,变身“晾晒场”
越牛新闻记者实地走访绸缎小区发现,公共空地上确实摊晒着大量鸭毛。据周边居民反映,这些羽毛多来自菜场宰杀点或餐饮店丢弃的废弃毛,经简单清洗后便在此晾晒,等待回收商上门收购。

在这片空地旁边单元楼的楼道里,虽未看到正在晾晒的鸭毛,但地面上也残留了许多细碎的羽毛。

居民丁阿姨坦言:“晒干了分量轻,一斤能卖到30元左右,攒多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小区保洁人员也向记者证实:“现在来收毛的主要是鹅毛、白鸽毛,一只白鸽的毛就能卖10多元。”
“飘”来的钱,成为环境杀手
然而,这份看似“飘”来的收益,却让小区的环境付出了代价。经过晾晒点的居民金阿姨无奈地表示:“现在天气冷气味还好,主要是场面太乱,风一吹到处都是,苍蝇也跟着飞来飞去。”确实在晾晒现场,可以看到在羽毛附近围绕着不少苍蝇。

“不只有这一个地方,小区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人在晒鸭毛,很多碎毛都粘在地上。”另一位居民陶女士说道,“我觉得这种行为应该管一管,既影响环境又影响邻里生活,小区的地都看起来乱糟糟。”
据陶女士所说,记者又在小区其他楼栋间查看,果然在一些角落发现有零散鸭毛仍留在地面上。

随后,记者在一家售卖活禽的店铺了解到,“会有专人上门回收鸭毛、鹅毛,鸡毛一般只有成色很好的大公鸡的毛才有人收。”老板补充道,“回收的鸭毛主要用于制作羽绒制品,鸡毛一般就是鸡毛掸子之类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区公共区域未经规范处理的露天晾晒行为,不仅严重影响环境卫生,还可能带来潜在的卫生隐患。
社区回应:
尊重生计,兼顾环境
针对这一现象,绸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作出回应:“确实有一位老人长期晾晒鸭毛,我们已经与她本人及其子女取得联系,并向他们说明了此举对小区公共环境和卫生造成的影响。”
工作人员表示,社区将持续关注此事并进行劝导,“我们既要理解和尊重居民通过劳动增加收入的合理诉求,也要尽力维护小区整体的环境秩序和卫生状况。”同时,工作人员确保会定期对晾晒点进行巡查清理,必要时联合物业与环卫部门协同处理,以保障公共环境的整洁有序。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黄晨珂 编辑:陈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