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这场五百年后的重逢,绍兴文化传承又添一副绝对

2022-09-28 14:48

来源:

秋阳斜挂檐角,绍兴古城内的青藤书屋一如既往地孑然孤傲。

公元1593年,疏狂不羁一生的明代书画家徐渭,在这里悄然逝去。

半个世纪后,一个45岁的中年男子,轻轻叩开尘封已久的书屋大门。他叫陈洪绶,与前屋主同样有着清癯高逸灵魂的人。

陈洪绶出生于徐渭离世后的第六年,这两个晚明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曾数次在历史的烟云中“神交”。

陈洪绶借居青藤书屋后的五个世纪,两人的缘分又续佳话。

继去年主办规模空前的“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后,今天起,绍兴徐渭艺术馆再度迎来重磅展览——“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

陈洪绶,号老莲。他和徐渭,都有纵横于时代的才情与风流,又一样满怀无力于乱世的愤懑与寥落。

几点落梅浮绿酒,一双醉眼看青山。青藤与老莲,如同一副绝对的上下联,为名城绍兴,书写了一段奇妙的文化传承。

“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徐渭十岁那年,在天井池塘边手植青藤一株,并自号“青藤”。

公元1644年,陈洪绶举家从诸暨搬迁至此,题下匾额“青藤书屋”。

“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在书画界享有极高声誉的陈洪绶,对徐渭却是推崇备至。

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他们都是那个时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徐渭开创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流派,被称为“中国的梵高”。陈洪绶的人物画风高古奇骇,鲁迅称“老莲的画,一代绝作”。

他们都少显才名,携奇气入书画,自成一派,但双双在“考公上岸”这条路上磕磕绊绊。

徐渭八次科考未中,胡宗宪的幕僚也干了没几年,可谓一生也没捞个正经官职。陈洪绶自年轻时便开启考试碰壁“连连看”模式,不得已在40多岁时去做国子监的学生,但最后让他当上中书舍人的,靠的还是他在绘画方面的造诣,没过几年,他便辞官归故里了。

他们都一身傲骨,即使画能卖千金,却不肯轻易为权贵作画,贫困潦倒,命运多舛。

他们都从故乡出发,终又回到故乡。半生流离,归葬在绍兴城南。

一个如青藤般刚直不肯屈,一个如老莲般禅定性自空。

五百年后,当后人在翻阅完这两个相似灵魂的人生历程后,再凝眸于眼前这个盛大的展览,很难不被这种文化传承的力量所打动。

家乡绍兴,巧思匠心。

一年前是徐渭诞生500周年,今年是陈洪绶逝世370周年。在他们共同居住过的青藤书屋旁,徐渭艺术馆先后举办他们的的个人特展,“畸人青藤”和“高古奇骇”,数百年后再相逢。

办展思路皆为大手笔,均是汇聚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全国30余家文博和古籍收藏单位的珍品,可谓是近年来规格最高的徐渭作品展和陈洪绶作品展。

缅怀、致敬这些留下旷世笔墨的名字,践行弘扬历史文化的责任和担当,绍兴虔诚而又锐意“破圈”图强。

绍兴,有骨的江南,文脉绵延,群星璀璨。

习近平总书记对绍兴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多次到绍兴调研文化工作,要求绍兴“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

继往开来才能勇立潮头。传承,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绍兴定调,“努力创造新时代绍兴文化新的高峰”,要以一流标准办好重大文化节会活动,积极争取鲁迅文学奖颁奖、戏曲电影节永久落户,把各节会活动办成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顶级盛会。

绍兴着力依托“顶流”的文化资源,打造顶级文化项目。

绍兴“士比鲫鱼多”,这就是绍兴的“顶流”文化资源之一。绍兴持续探索不断擦亮“名士之乡”金名片的新路径。

只有将那些束之高阁的艺术珍品带到群众中去,一个个来自绍兴、流传久远的名字才能生发出更加可感可知的面貌与温度,他们的天纵才情,才能被现实更好地回应。

绍兴把“名人文化”作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名人故居激活行动,围绕大禹、王羲之、陆游、王阳明、徐渭、鲁迅等名人文化 IP 打造一系列节会活动,有力推动了名城绍兴的品牌传播。

比如近年来的兰亭书法节,先后举办了《“尽得风流”——王羲之的尺牍》和《“荣擢百代”——王羲之的谱系》两个国家级宝贵文物展,使绍兴兰亭的书法高地地位进一步凸显。

期待更多的名人效应在绍兴开花结果,更多的传承故事在这座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名城生动演绎。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薇 编辑:宋玥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