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两年多前对绍兴还很陌生,如今背地名就像报菜名

2019-10-10 10:01

来源:绍兴晚报



阮杨琳在工作中

阮杨琳画的各种地图

  

  随意说出一个地名,她就能说出这个地方的大致位置。你肯定以为她是一个老绍兴人,但实际上她只在绍兴生活了两年多。她就是绍兴市急救中心调度员阮杨琳。

  “90后”阮杨琳常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街串巷,将越城区和柯桥区的各个地名记得烂熟于心。她被同事称为绍兴“活地图”。

  背地名就像报菜名

  昨天上午约8点,阮杨琳就赶到了市急救中心,“离上班还有半小时,我先背一会地名。”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叠资料。记者看到,资料上记满了小区和商业大厦的名称,每个名称的后面均标注了两条路名。

  “看到地名,脑子里马上要想到两条以上跟该地名有关的道路。有的地名实在想不起在哪,我就做好标记,查看电子地图后再填写完整。”阮杨琳说。

  “中心要求我们,对每个地名都要像背菜名那样熟练。”她说。

  记者当场进行了验证。当记者报出“湖滨商业中心”时,阮杨琳马上写下“迪荡、胜利东路、范蠡路”几个字;当记者报“华通花园小区”时,她给出的答案是“解放南路、二环南路”。“难不倒她的,她可是我们中心的‘活地图’。”一旁的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孙琴芳笑着说。

  两年手绘10多张地图

  “刚来上班时,我对绍兴是陌生的,就连银泰城在哪都搞不灵清。”阮杨琳说,虽然她的籍贯为绍兴,但她从小跟父母在外地生活,两年前才回绍兴工作。

  手绘地图,这是阮杨琳记熟地名的“秘密武器”。“我会把每个乡镇(街道)的地图背熟,然后凭记忆画轮廓,标注上地名。然后对照地图,看哪个地名漏标了。”阮杨琳给记者看了她入职以来画的10多张手绘地图。记者注意到,每一张地图都被反复描线。“你看,这是我刚上班那会用一个月时间画的越城区二环线以内的地图,样子比较难看。”

  越城区二环线以内的地图,阮杨琳后来又画了两张,“就是要一遍一遍画,将每个地名的地理位置深深印在脑子里。”

  画图后还要及时补充信息。“这条路在修,需要半年,急救车须绕行”“这个小区东、南、西面共有4个入口,东门入口有自动感应杆,保安无法手动控制收放杆子,不建议急救车从东门进”……在一个笔记本上,阮杨琳在多个小区名称的后面加注了此类句子。“这些情况都是在与急救人员的沟通中了解到的,下次再派车去这些地方,就心里有数了。”阮杨琳解释说。

  “活地图”来自平时积累

  “我的工作就是为绍兴市直、越城区、柯桥区11个急救站点提供紧急电话接警调度处置服务。”阮杨琳说,接到求救电话,调度员须在1分钟之内联系距求助者最近的急救分站并派车。“对危急重症患者来说,多一秒的查询时间就可能延误急救,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现场情况迅速编制一张甚至是几张地形图。”

  “一有闲暇,我就会在手机上浏览电子地图,识记街道、小区,标注每处细小的更新。”阮杨琳说,出门逛街时,她也会本能地默记每条大街小巷、每个参照建筑物。到了城郊等参照物少的地方,她常常给自己做情景假设:此时此地有人报120,又表达不清事发地点,该如何快速引导对方描述地形……

  “当某个地方不清楚时,我会专门去实地看看,有时步行,有时骑车。”阮杨琳举例说,为了搞清楚香炉峰到银泰城的线路,她选择了步行,边走边将沿路的地名标注在手绘地图上。“如果不实地查看,你就不知道路的尽头在哪,起端又在哪,不知道哪里要拐弯,这要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她笑着说,记地形要由点及面,先记大路,再记小路,碰到陌生地点,就要以这个地点为中心,熟悉周围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

  “小阮年纪不大,但她冷静、干练、独立。”孙琴芳说,今年24岁的阮杨琳已成为市急救中心的调度班长,她和另外12名同事每天要接听400多个急救求助电话。


作者: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陈乙炳 文/摄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