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化礼堂深藏美丽非遗,看诸暨山村古稀老人诠释 “匠心精神”!

2019-03-01 15:07

来源:​绍兴宣传

成语“承前启后“的释义是: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传承“!



在诸暨市陈宅村村民蔡正梅家,一溜摆放的纸糊白马、竹马框架、以及一些精美雕刻出来的龙凤贴花,你无法相信,这些居然都是出自一个91岁高龄的老人手中。

这,就是传说中的非遗“檑马”!

而蔡正梅老师就是檑马制作的唯一传承人

而陈宅村的文化礼堂里的特色馆,也是以消失已久的檑马为主题,让陈宅镇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礼堂再展神采。

脱胎于祠堂的文化礼堂

陈宅村的新德堂,始建于清朝嘉庆庚辰年,里面雕梁画栋,结构精美,是诸暨市内不可多得的文物遗产。

由于年久失修,所以,在2018年8月开始,陈宅镇对新德堂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缮。

可问题来了,檑马传承人蔡正梅老师,已是91岁高龄,无法独立承担这一重任,后经陈宅村老年协会协商,让蔡老指导,但由于没人会做,最终,还是蔡老自己揽下这个活,并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村里做点贡献。于是,在12月开始,采购材料、雕刻、搭建框架等等,在家里人的帮忙下,檑马框架已经初见雏形。

陈宅村的檑马由来

诸暨市陈宅镇陈宅村的檑马由来已久,早在清乾隆年间,为纪念祖先在陈宅建基发族的功绩,用纸、竹、木为材料制成神像和白马,在春节时进行踩街和供奉,祈祷农业丰收、人畜平安。

■ ■■■■

后来随着农事兴盛和农民丰收喜悦,由单纯的祭祖仪式而拓展开去,将历代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及小说中的传奇人物一一塑像,坐于檑马之上,踩街巡游,蔚为一观。

再配以鼓乐、旗、锣、伞、铳和全副鸾驾、花妗、宫灯,以帅字旗为前导,队伍浩浩荡荡,成为当地及周边庆元宵活动最传统与经典的一出。每年的正月十三为活动起灯夜,在这天晚上起开始集中表演,连续三天三夜,到十六日晚上将檑马火化,谓之升天。

一度失传,又焕发新生

曾经,陈宅村的此项祭祖及庆祝仪式年年举行,直到解放前夕的1946年。50年时光流逝,原制作檑马的匠人已作古,制作工艺几近失传。

直到一九九八年,陈宅村蓦然出现一匹竹扎纸作的马儿玩具,约摸四五十公分,制作既精,惟妙惟肖,小马儿的出现一下子点燃了埋藏于陈宅人心中那个久远的梦。而这只最初的檑马,就是由当年70岁的退休教师蔡正梅老师为了哄小孩制作的。于是,在陈宅村两位委及村老年协会、老年体协的牵头下,发动本村艺人陈堂根、陈初发、金其南、杨康等,蔡正梅老师带头拉起了制作檑马的队伍。他们凭着孩提时的回忆,从最初抱着试试看心态制作的十只檑马,到为春节期间进行踩街表演的十六只檑马,在摸索中前进,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一九九九年,檑马扩大到三十只,并增加了旗、锣、伞、铳、宫灯等附属陪衬,组成一支近二百余人的庞大表演队伍。自此,曾经一度失传的陈宅村檑马表演,重又焕发新生,成为地方一绝,享誉诸暨绍兴。

1999年10月8日陈宅檑马队参加诸暨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撤县设市十周年”之《浣江潮》大型文体艺术表演。还参加诸暨市1999年和2000年元宵灯会。2012年、2014年元宵节,陈宅镇檑马队都参加了全市元宵踩街活动,并在新华社每日电讯报道。

据悉,诸暨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马制作表演工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蔡正梅老先生,已物识好传承人,将这一技艺传承给新一代传承人杨康,继续为陈宅的檑马技艺发扬下去。

期盼着,完工后的那一匹匹骏马

形神兼备,恍若一派谦谦的君子风范

啾啾马嘶,都化作一腔如泣如诉的绕指之柔

在新建成的文化礼堂中昂首嘶鸣

作者: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