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得隆,锵咚锵......”
日前,在诸暨市陈宅村修缮一新的文化礼堂内,
锣鼓喧天,分外热闹,
村民们共同庆祝文化礼堂正式落成。
紧接着,诸暨市越溪学堂的高级茶艺师随着轻柔的音乐,给在座的陈宅镇碧湖娘子军以及最美村嫂们讲起了茶艺。
礼堂历史
原来,陈宅村文化礼堂的前身是一个被称为“新德堂”的旧祠堂,始建于清朝嘉庆庚辰年(公元1820年)。祠堂内雕梁画栋,结构精美,是诸暨市内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无人管理,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下,旧祠堂已经破烂不堪。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2017年陈宅镇将新德堂上报为文物保护单位。为做好文保点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2018年8月开始,在新德堂原来的基础上。陈宅镇进行全面修缮,将其打造成文化礼堂,使之成为村民的活动中心、精神家园。
礼堂风采
现在,陈宅村文化礼堂里,农民书屋、文化讲堂、文化五廊、乡村记忆馆等一应俱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陈宅村文化礼堂的乡村记忆馆,是以消失已久的非遗“檑马”为主题。
大檑马
小檑马
为了再展檑马风采,时年91岁高龄的檑马传承人蔡正梅老师,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蔡正梅召集全家人动手,凭借记忆,硬是在短时间内,做成了惟妙惟肖的檑马,三只大檑马、六只小檑马,成为乡村记忆馆独特一景,也让陈宅镇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再现。
陈宅村村民杨本:“檑马在我小时候、差不多每年春节要拉的,那时候可热闹了,但是后来却渐渐消失了,如今趁我们村这个文化礼堂打造起来,檑马的原型在这里展出,也算是一种回忆,一种传承。”
作者: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