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眼睁睁看着生命在我眼前消逝!” 这句话语,从“浙江好人”金荣坤口中说出时,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9月8日,越牛新闻记者轻轻推开了一扇连通半个世纪见义勇为精神的大门。眼前,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是这一精神最坚定的践行者——金荣坤。他在50年间挽救了30余条生命,生动地诠释了何为深植骨髓的善良与勇气。
寒意袭来!68岁的他毅然跳入河中救人
2023年11月9日18点50分左右,一辆白色轿车突然冲入柯桥区安昌街道安华村向前自然村的河中。时年68岁的金荣坤毅然跳入河中,与另外5位村民合力将困在车内的两名妇女救上岸。
回忆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金荣坤至今仍心有余悸,“我家厨房正对着那条河,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我急忙跑到窗边查看,只见一辆白色轿车已翻倒在水中,里面似乎还有人。”他见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随后冲出家门。尽管11月的夜晚寒意逼人,他毫不犹豫地脱下衣物,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奋力游向轿车。
此时,车头已完全沉入水中,仅剩车尾微微露出水面,而车门紧锁无法打开。金荣坤大声呼喊岸边的老伴彭素定,让她拿来一根铁棒。尽管心中充满担忧,彭素定还是迅速找来铁棒递给金荣坤。接过铁棒,他使出全身力气撬开了后备箱。
“我钻进后备箱,发现车内有两人,驾驶位已进水,后排的人还在打电话求救。”金荣坤说。本以为打开了救生通道,但后排椅背挡住了去路,他只得在水中大声呼喊更多人来支援。
尽管村河不深,最深约1.5米,但站在岸边的彭素定看着丈夫水中救援,心中满是担忧。听到求救声,村口摩托车维修店老板和一位村民跳入水中,与金荣坤合力将落水轿车翻至侧身。金荣坤说:“我游回车头,用铁棒砸碎驾驶位窗户,拖出驾驶员,背上岸时救护车赶到。”救出驾驶员后,他又入水将后排乘客救上岸。
原来,当晚下着雨,轿车驾驶员视线受阻,又不熟悉路况,从安华北路拐入安华村时误将向前村村河当马路,栽入水中。金荣坤说:“我年纪大且有基础疾病,但当时顾不上,只想马上救人。”
无悔抉择!50年前膝盖破窗救出23人
推开记忆的闸门,金荣坤谈及50年前在瓦头桥(现绍兴越城区钟家湾立交桥附近)英勇救人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我听到水中呼救声,发现一辆面包车坠入水中。”那时20岁的金荣坤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去救人!”当时救人心切的他不顾轮船驾驶员的犹豫和不情愿,跑上去猛打方向将船靠过去跳入水中,在水中因水流较快又迅速爬上河坎,从近7米高的桥上跳入河中,合力把司机救上了岸。
“‘下面有人,车里还有20多个人!’司机着急地喊。一听到司机说车里还有人,我们又一次跳入河中。”金荣坤回忆道。
“潜入水中后,我发现车窗紧闭,身上又没有任何工具,我只能硬生生用膝盖将玻璃磕碎。”金荣坤回忆道,玻璃碎片划破了他的膝盖和腿部,“当时都没感觉到痛,只顾着救人。”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先后从车内成功救起23人,其中有17人得以生还。
“事后我才突然想起,留在船上的雨伞和购买草籽的钱都忘了拿。”金荣坤说,在他住院期间,乘客所在地的杭州地区领导和绍兴当地相关领导多次前往医院探望慰问,并给予他和寿新贤共计192元的奖金。这笔钱在当时堪称一笔“巨款”,相当于在生产队务农一年的收入。当被问及还有什么要求时,朴实的他只要了当时为了救人留在船上的购买草籽的公家的50元钱和一把新的雨伞。
金荣坤坦言,“我从未后悔过当时的选择,哪怕再危险,我也必须冲上去。”几十年来,每当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1977年,他在海涂护塘时,两名同事因卷扬机漏电不幸触电,金荣坤爬上9米高电线杆切断电源,还为两名重度昏迷者做人工呼吸,成功救回两人。1981年,同村8岁村民张校康被石柱砸中面部、五官严重出血,金荣坤立刻移开石柱, 护送他去医院治疗,并在途中采取措施止血,成功救回孩子。孩子父母对他救命之恩铭记在心,孩子结婚时父母特地把老金请去喝喜酒,“没有老金就没有孩子的今日,他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技术为民!他的“智造”惠及百家
金荣坤对自己的善举轻描淡写,“我的家人都是热心肠,从我父亲到我兄弟,都经常帮助邻里。我父亲就是远近有名的救火的人,我这样做,只是延续了我们家的家风。”他不仅坚持救人、行善,作为吃“技术饭”的人,还为村里做了许多贡献。
2020年,安华村党委书记寿新灿找到懂技术的金荣坤,“老金,你看能不能帮村里解决一个难题?”原来村里实行垃圾分类后,分类垃圾桶使用率一直不高,很多村民嫌手柄不干净,不愿打开桶盖,常把垃圾扔在桶盖或桶旁。而桶盖不关闭,炎热天气异味又很严重。
“起初我提议做一个手动拉杆,但金荣坤结合他维修设备积累的技术经验,做了一个更高级的版本,实现无接触投放垃圾,只要人靠近就能自动打开。”寿新灿表示,金荣坤一直对机械充满兴趣,技术也十分过硬。
一年后,经过多次模拟测试和优化调整,金荣坤制作的分类垃圾桶智能语音播报开盖器正式落地并投入量产。“这个发明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村里环境改善了不少。”安华村党委书记寿新灿称赞道。
如今,村里垃圾桶塑料手柄换成铁制。人体靠近垃圾站时,顶部感应器识别触发摇臂自动打开桶盖,同时发出语音引导投递者分类投放垃圾,人离开数秒后桶盖自动合上。
今天,在聊起发明创造时,金荣坤立马拿出了纸和笔,快速勾勒出一幅简易的机械结构图,“只要解决这一个问题, 就能实现河里的水草自动清理,让我们绍兴水乡河道更加清洁。”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那些繁琐的修理和实验从未让他疲惫,反而一次次点燃了他对技术的热情。
每当有人问起他为何要如此执着,金荣坤总是一笑,“没啥特别的原因,就是喜欢琢磨这些玩意儿。”他常说,“技术是为人民服务的,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到大家,心里踏实。”如今的老金虽已退休,在钻研技术之外,还种着一亩六分的菜地,种来的菜分给亲戚和邻居。正是这份热爱与坚持,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
作者:见习记者 黄晨珂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