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夏末秋初,虽然白天仍然很热,但夜晚的气温已有所下降。记者发现,这段时间,公园里有不少市民躺在被太阳晒热的石头上“热疗”养生。这种做法是否靠谱?
昨天晚间,记者来到绍兴柯桥区瓜渚湖西岸公园,发现不少市民躺在石块上休憩。沿着百花路走进公园,一个半椭圆的石块上躺着两名中年女子,再往里走,不少长方形石凳上都躺着中老年人。正在石凳上“热疗”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从网上看到的这种“热石疗法”,觉得挺养生,便叫上妻子一起来公园。
“躺在被太阳晒过的石凳上,感觉整个背都暖暖的,腰部松快了不少,像是做了一次理疗。”张先生说。
“热石疗法”是否有科学依据?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柯桥区中医医院针灸科主治中医师李晓莉介绍,“热石疗法”确实有一定的中医理论依据。背部为督脉和膀胱经循行之处,督脉为“阳脉之海”,对督脉进行温热刺激,既能促进气血运行,补充人体阳气,达到散寒除湿的作用,又能缓解寒湿型腰痛、风寒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及宫寒引起的痛经等。同时,适度的温热也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有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李晓莉表示,并非人人都适合“热石疗法”。从中医角度考虑,此疗法属温补法,阴虚内热或湿热体质者可能会加重不适感,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及皮肤病患者也需要谨慎进行“热石疗法”。
针对市民们的“躺石”行为,李晓莉提醒,“躺石”以晚间为宜,石板温度在40℃左右,尽量选择干净平整的石板或铺薄隔垫,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避免高温烫伤或脱水中暑,结束后可多饮温水,补充水分。若“躺石”后出现烦躁失眠、口干便秘等症状,应及时停止。市民在尝试前最好还是先咨询专业医生,避免操作不规范,对身体造成伤害。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俞泽奇 通讯员 何倩霞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