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藤条在一双巧手下,如同被赋予了生命,摇身一变成为精致的竹篮、时尚的包包。在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就有一位藤编达人,她的日常身份是轻纺城的布商,可一拿起藤条,她便开启了编织色彩之梦的奇妙旅程。
记者初次邂逅林淦,是在热闹非凡的夏履共富消费季启幕现场。春日的瓜渚湖畔,众多共富摊位中,她的摊位格外吸睛,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竹编小玩意,而她的双手也没闲着,正全神贯注地编织着,仿佛周围的喧嚣都与她无关。
“我是土生土长的夏履人,后来嫁到钱清街道枢里村。”林淦回忆起与藤编的奇妙缘分,当时村里的共富夜校开设了藤编课。“我从小就对手工活情有独钟,立马就报名了。”第一节课,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顺利掌握了藤编基础技艺,到了第二节课,便迫不及待地尝试创作。“我对这门手艺太感兴趣了,回到家还舍不得放下,有时候编到后半夜都停不下来,家人都说我像着了魔似的。”就这样,仅仅学了三四节课,她就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藤编艺术生涯。
“只要热爱,学起来就轻松迅速。许多新花纹,在网上看一眼教程便能上手。后来心中有了想编织的图案,自己琢磨琢磨,也能研究出来。”林淦笑着说。她编织的花纹丰富多样,像十字纹、田字纹、六角花图案等。在她看来,藤编的关键在于“基础扎实”。任何形状的编织都起始于打底,藤条之间必须紧密贴合,否则作品容易松散。而她扎实的编织技术,深受父亲影响。林淦坦言,父亲作为地道的夏履人,擅长用竹子编制各种物件。小时候她看着父亲编制,其手法和技巧,她都耳濡目染。虽说藤编与竹编在材质和工艺上有所不同,但编织手法有很多相通之处。比如在编织过程中,竹编对竹条间距、角度的讲究,与藤编确保藤条紧密排列、纹理均匀的要求同理。“小时候看父亲编竹器,他手指灵活翻转,竹条听话排列。如今我编藤条时,常常不自觉地运用类似手法,让藤条乖乖组合。”林淦说。
深入了解林淦的编织过程,更能体会她对“基础扎实”的坚守。手工编织考验耐心、细心与技巧。她打底时先用短藤条十字交叉搭好框架,再用长藤条紧密缠绕,这一步必须格外小心。接着加入另一根藤条正常编织,全过程都得留意手劲是否均匀,否则编织出的纹理就会杂乱无章。到了收尾阶段,按照“压三挑二压二”的技巧细致操作,这些步骤虽然繁琐,却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也正因对细节的执着,每完成一件作品,林淦都觉得成就感满满。
从父辈手中传承下来的竹编手艺,林淦融入藤编中,并赋新的生命力。她不满足于传统样式,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让藤编作品既保留古朴韵味,又契合当下审美。从最初编织简单的小盆,到后来挑战高难度的双层花篮,林淦的编织技艺在传承与创新中日益精湛。曾经编织一件小物件需要一周时间,如今效率大幅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女儿出嫁时,她凭借精湛手艺编织出一套独一无二的“嫁妆”——一个个饱含美好寓意、大小各异的喜盆,满满都是她对女儿的爱。
林淦感慨道,拥有热爱的事情是美好的。谈及未来,她眼中闪烁着光芒,“明年是马年,我打算编织一些带有生肖寓意的作品,目前还在努力学习、精进技艺。”在藤编的世界里,她尽情遨游,编织着生活的五彩斑斓。
(内容来源:笛扬新闻)
作者: 编辑: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