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很多绍兴人爱吃,已有小伙“炫”进医院

2025-03-09 08:15

来源:

黄酒醉蟹不醉人

人自醉于醉香蟹

美味的螃蟹

不管蒸着吃 炒着吃还是煮着吃

那可都是人间美味

不过张先生可能怎么也没想到

就是这么诱人的螃蟹

竟让他和寄生虫

上演了一出“肝胆相照”的惊悚剧情

“近日,家住绍兴柯桥区的张先生因感到身体不适来到我院感染科(肝病科)就诊。经过检查,张先生被确诊患上了肝吸虫病。而导致这一病症的原因竟然是他食用了未完全煮熟的螃蟹。”

吃螃蟹吃出了肝吸虫病?!

据了解,张先生平素酷爱食用螃蟹。不久前,他食用了朋友在溪边捕获的螃蟹,但烹饪时没有将螃蟹完全煮熟。不久后出现了腹痛、乏力等症状,张先生只当这是普通的肠胃不适,并未太在意。但随着症状的持续加重,张先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忙来到医院进行检查。

感染科(肝病科)二诊疗团队接诊后,经过检查,确认了患者是得了肝吸虫病——一种由肝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管内引发的寄生虫病

△检查中发现的肝吸虫虫卵

病因明确后,医生迅速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护肝治疗,减轻肝脏炎症、恢复肝脏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驱虫治疗以及精心护理,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肝功能也趋于正常,最终顺利好转出院。

医生紧急提醒:

螃蟹壳红了≠寄生虫凉了

那些藏在蟹黄里的“隐形刺客”

正等着你的一时大意

肝吸虫病

肝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病的俗称,是肝吸虫随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鱼(比如鱼生)或虾感染人类,并寄生在人体肝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肝吸虫是国际癌症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类致癌生物,是肝胆管癌和肝癌的重要诱因。

△肝吸虫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王剑钢主诊医师介绍道,华支睾吸虫(简称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和哺乳动物肝胆管内的寄生虫,其成虫主要寄生在人、犬、猫、猪等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在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内最终发育成为尾蚴后逸出螺体,并在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内发育成囊蚴。当终宿主(人等哺乳动物)食入含有活囊蚴的鱼或虾时,囊内幼虫脱囊而出,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从终宿主食入囊蚴到粪便中可查到虫卵需要20-40天,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可达2~30年。

不只是螃蟹,鱼虾也有可能

人或动物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肝吸虫幼虫的河鲜而感染,这些河鲜包括张先生爱吃的螃蟹,也包括淡水鱼或虾,如喜食“鱼生”“鱼生粥”“烫鱼片”“生鱼佐酒”等,都有感染风险。此外,生和熟的刀具和砧板混在一起交叉使用,也有可能造成感染。

人群对肝吸虫病普遍易感;症状与感染数量、有无重复感染及个体免疫力不同而有所差异。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物、代谢产物的毒性是主要致病因素,会损伤胆管和周围细小血管。

轻则无症状,严重可能会导致肝硬化

轻度感染可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腹胀、食欲减退、肝区痛等,但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症状不很明显。多表现为慢性症状,往往经过几年才逐渐出现,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管阻塞等,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还可能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致癌变,导致胆管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于儿童,肝吸虫病感染会造成营养或代谢紊乱,是患儿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

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贫血等,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致侏儒症。

那我怎么才能既吃得开心,

又吃的安全呢?

吃货保命指南!

牢记"三熟原则",安心享受美味!

食材要熟源

拒绝野外自捕,选择检疫合格水产

烹饪要熟透

蟹壳通红≠安全!

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肉或虾。生腌醉蟹虽美味,但是寄生虫可不会被酒精"灌醉"!

无论是葱姜蒜醋酒还是芥末酱油都无法杀死肝吸虫囊蚴,只有将食物彻底煮熟才能杀死囊蚴,有效预防肝吸虫的感染。

习惯要养成

培养饭前洗手(用洗手液或肥皂)的好习惯,生熟食的厨具(刀、器皿)应分开,厨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

医生提醒

淡水水产寄生虫灭活温度需达90℃以上,别让尝鲜变尝险!

河鲜虽好

但必须得熟了才行

转发提醒身边爱吃蟹的朋友

只有健康吃蟹才能"钳"程似锦呀

(内容来源: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市立医院)

作者: 编辑:傅一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