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千年古村落,让乡愁有“乡”可寻

2023-11-23 08:53

来源:

【编者按】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让百姓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时代的命题在不停歇地叩问。

2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率先破题,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起手,开启了万千村庄的美丽蝶变。

20年后再回眸,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千万工程”润物无声,不仅改变了无数村子的命运,更深刻影响了中国乡村的未来。

盛夏时节的古越大地,万千村庄各有繁华:他们古朴静谧,又不失青春活力;还原传统风貌,又接轨时下潮流;既有文艺情调,又不乏世界风情。

在这里,可观乡村新貌,可知蝶变答案。今年7月下旬,越牛新闻特别推出“我们的村庄”系列访谈报道,带着十大问题,我们深入乡村,去探寻20年来绍兴在实践“千万工程”伟大蓝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本篇聚焦大禹后裔的聚居村落——柯桥区稽东镇冢斜村,带大家感受千年古村落的生命力。



冢斜古村坐落于会稽山脉南麓,似画卷一般宁静的山村。

近日,记者走访了冢斜村,探寻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近年来的发展之路。

一进村子,记者就看到一座具有古代建筑风格的余氏宗祠。冢斜村拥有完整的街巷格局体系,村中散布着十来个古台门,是江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

冢斜古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杰地灵。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明代状元、兵部尚书余煌,清朝名臣、河南布政史余炳焘等均出生在冢斜,不少人写入了明史、清史和民国史,近代以来也出了不少人才。

传统村落是一个地区的记忆,也是一个地区成长的肌理。冢斜古村里,一条老巷,一棵古树,一座祠堂,一处小溪……无一不是人们心灵深处对乡愁的寄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古村的保护。

近日,越牛新闻就“如何破解乡村规划形式化?”的问题,与冢斜村第一书记余利明展开了对话。



记者:余书记你好,我们冢斜村是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在您看来,冢斜村和其他古村落比起来有哪些特色的地方?

余利明:冢斜村拥有大禹后裔聚居地、禹妃墓葬地、早期越国初都等历史化名片。冢斜村文化积淀深厚,古建筑众多。有着始建于唐代的“永兴公祠”,建于明代的“余氏老台门”,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余氏宗祠”,还有清代的“高新屋台门”、“八老爷台门”等。此外,村里还完整保留下来的祭祀、庙会等习俗。

记者:我们是怎么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保护的?

余利明:

→近年来,冢斜村修建了古村牌坊、村史陈列馆等建筑,环绕老台门铺设了鹅卵石小道,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古建筑进行修复。

→冢斜的文艺乡贤们主动出钱出力出智慧,为保护古村“活化石”呕心沥血。

→在村史馆建设中,乡贤们主动拿出家里的“古物珍藏”;又自发完成村内景观小品创建,古村的韵味更浓了。

记者:我们在村庄设计规划的时候,怎么样去吸收社会各方力量的智慧?

余利明:我们积极吸收多方社会力量参与艺术乡建,可以为乡村建设提供设计支持。冢斜吸引文化企业入驻,与浙江视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乡村运营合作协议,村企合作共同探寻挖掘和推介村落文化,推动冢斜村文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一村一品”,走出乡村经济增长的新路子。

记者:听说咱们村有个冢斜古村文化旅游节,这个旅游节是何时开始的?对村庄的文旅发展有哪些帮助?咱们村现在的来旅游的游客有多少?

余利明:作为古村落文旅品牌,冢斜文化旅游节推动古村更多的文化基因生根发芽,增加古村文旅魅力。古村文化旅游节已经成为冢斜的一张名片,我们以节为媒,以节会友,让‘老底子’焕发更多新活力,助力集体经济增长。

记者:亚运会刚刚落幕,听说体育运动的这股劲风也吹到了我们冢斜?

余利明:7月15日,浙江省青少年象棋等级赛在冢斜村文化礼堂正式开赛。来自全省各地的200多名选手来到千年古村冢斜,体验“运动+旅游+文化”别样之旅。

记者:冢斜村未来有什么发展规划,去助推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余利明:今年5月,“田园七月”抖音平台入驻冢斜村,小西岭农场与浙江丝画泗源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参与视频拍摄制作工作,讲好、传播好新时代三农故事。

作者:记者 王丽丽 周琦炜 徐烨飞 谢媛 编辑:沈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