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2020-11-02 07:49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清流绿地,处处是景,真羡慕绍兴,”10月31日,在越城区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来自上海的游客任先生这样和沿街居民聊着天。

“十三五”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的5年。5年来,绍兴坚持生态优先,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水逶迤,青山相向,绍兴与优美生态环境之间正趋向等号。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

这是从“黑榜”到“红榜”的质变。“十三五”前,绍兴的污染天数比例高达30.9%,被列为生态环境部当年重点监控的74个城市中的“典型”。到2019年底,绍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3.8%,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秋冬季PM2.5浓度同比改善幅度列长三角41个城市第一,今年上半年绍兴空气质量改善率高居全国第五、浙江第一。看到“绍兴蓝”,已成为老百姓的常态。

这是为水乡正名的决战。从2015年41.4%的水质为Ⅳ、Ⅴ类或劣Ⅴ类,到2019年无Ⅴ类、劣Ⅴ类断面,5年来,绍兴多措并举,持续攻坚,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连续5年夺得“大禹鼎”。全市5600余名河(湖)长连同数不清的民间治水志愿者,谱写了一曲全民治水的赞歌。市民欣喜地发现,水质变好,引来越来越多的白鹭栖息觅食。

——自然生态体系更加优化。

2018年8月,市委八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首次提出“优化自然生态体系”。推进生态治理,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绍兴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

告别单一战场的集中攻坚,不再满足重点突破打歼灭战,此后,绍兴更加坚定地走系统治理、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的路子。从“三改一拆”到“千万工程”,从传统产业搬迁关停到集聚提升,从“五星3A”争创到全省唯一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绍兴从不同角度展开行动,密织出一张全市域、多层次、高标准的生态治理大网,推动绍兴生态文明建设向着更全面、更立体的方向迈进。

“自然生态体系与现代产业、现代城市、城市文化等体系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是推动绍兴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组合拳,是绍兴重返全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30强’的根本保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方林苗说。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各地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今日绍兴的“金名片”,还是绍兴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

“十三五”期间,绍兴不断探索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新路径,以大花园建设为主抓手,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绍兴经验。

越城区富盛镇,深山中的意式托斯卡纳城堡,成了长三角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发展花木种植,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9万元;上虞区长塘镇桃园村,将废弃窑厂改造成果园,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诸暨市山下湖镇新长乐村,上百户珍珠养殖户做起网络主播,线上年销售额超20亿元;嵊州甘霖镇的“水稻公园”,不但卖大米,节假日还吸引上万游客参观;新昌县东茗乡“四村联盟”发展民宿业,每年的营收节节攀升……

绿色征途,永无止境。绍兴用5年生动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出的生命力正日益强大。

作者:记者 徐晶锦 编辑:杨寒凝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