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小舜江工程:清流泽润万家

2019-11-08 11:08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核心提示

1997年,小舜江供水工程开始兴建,2001年1月一期建成通水,2006年6月二期工程竣工。小舜江供水工程不仅优化了绍虞平原及周边地区500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质量,而且改善了河网环境,促进了绍兴城乡建设。汤浦水库较强的蓄、供水能力及优良的水质对绍兴重构水城,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深远意义。

昨天,市新闻传媒中心“回望路标、坚守初心”新闻行动采访小分队来到汤浦水库进行探访。

解水乡饮水之“渴”

会稽山向东延伸的支脉里,逶迤着一条如银练的小舜江。小舜江为曹娥江下游最大支流,其源有二,南溪自嵊州市竹溪乡赤藤冈,北溪自柯桥区稽东镇,两溪汇合流入上虞区汤浦镇后汇入曹娥江,总长73公里,流域面积544平方公里。

昨天,记者站在位于上虞区汤浦镇的汤浦水库大坝上,临风俯瞰,水面如镜,一望无际。这里,是绍兴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这水,是绍兴的命脉,泽润了万民。

作为江南水乡,绍兴世代向江河寻找生存水源。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绍兴城市供水进入持续扩能、扩面时期,相继实施了西郭水厂扩建、取水口西延、南门水厂等重大供水工程。至1994年6月,市区供水能力已从每日6000吨提高到23万吨。

但也是在这一时期,水乡开始“喊渴”。每到夏季枯水期,自来水厂经常面临断炊之虞,出现了向萧山买水的尴尬局面。

绍兴用水需求量的激增,既是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也与印染企业密集、河道被污染有关。为此,绍兴酝酿寻找新的水源。

参与了小舜江供水工程建设,原绍兴市汤浦水库管理局党总支书记的金人卫,为记者列举了小舜江供水工程建设的几个关键时刻。

1995年10月13日,绍兴市委常委会作出全民动员建设小舜江供水工程的重大决策。

1997年12月8日,绍兴市“九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小舜江供水工程汤浦水库一期工程全面开工。汤浦水库工程总库容2.35亿立方米,设计供水规模100万吨/日。

2001年1月2日,小舜江供水工程正式建成通水,开始向绍兴市区和上虞供水。

2004年8月21日,日供水能力为40万吨的小舜江供水二期工程举行动工典礼。

2006年6月19日,二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的建成,不仅扩大了绍兴的供水能力和规模,还有效改善了传统的“一库、一厂、一网”的供水格局,形成了“双路供水、多点进水”的供水网络,增强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管网事故的抗风险能力,为真正实现“不间断供水”提供了有效保障。

如今,小舜江供水工程甘泉泽被500万人口,汤浦水库水质长期稳定在国家一类水标准。小舜江供水一期工程名列绍兴市(1998-2002)最受市民欢迎的十大工程之首。

让农民喝上放心水

“这回终于跟城里一样,喝上放心水了!”在上虞区岭南乡立功村,村民王水军打开厨房的水龙头高兴地对记者说,过去生活用水全靠山泉水,但烧开后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喝着总不放心。现在村里完成了单村供水工程,全村350户家庭的饮水安全问题终于解决了。

通过多年努力,我市农村“有水喝”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与城镇相比,农村饮用水仍存在水质合格率不够高等问题。去年全市农村饮用水出厂水的468份样本检测数据显示,我市农村饮用水平均达标率为84.4%,与城市100%的水质达标率相去较远。

为了让农民群众不仅“喝上水”,更能“喝好水”,一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攻坚战在全市各地全面打响。市水利局副局长、市农饮办副主任王建勇介绍,达标提标行动是通过管网改造、设施设备更新、制水工艺技术升级等工程性措施,以及加强业务培训、健全管理体制等软件提升,构建以城市县域供水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的三级供水网,确保农村饮用水水量充足、水质合格。

记者在采访原汤浦水库管理局党总支书记金人卫(右)。

目前,汤浦水库供水的“三区”中,越城区最后6个山区村的饮水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通水;柯桥区已实现小舜江供水区域海拔135米以下山区农村全覆盖;上虞区计划于2020年完成全区29632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任务。此外,诸暨、嵊州、新昌等地也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最大限度延伸城市管网,最小限度保留单村水厂,尽快补齐农村饮用水短板。

到2020年,全市将完成达标提标人口25.8万人,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6%以上,基本实现城乡饮水同质。力争到2022年,实现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全覆盖。

为彻底改变小舜江输水工程单线供水的不利格局,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今年7月初,汤浦水库绍兴方向原水第二通道工程正式通水,为越城、柯桥、上虞三区供水安全上了一道“双保险”。

饮水思源水长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品尝着甘甜的小舜江水,绍兴对人水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水,是这座城市的根本,人水和谐,是这座城市永恒的旋律。

2013年,绍兴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全面启动绍兴水城建设,再现江南水乡魅力,让市民重拾儿时乡愁回忆。站在新的历史维度,绍兴拿出不辱使命的勇气与气魄,攻坚决战“五水共治”,抒写新时期治水新篇章。

今年,是开展“五水共治”的第6年,我市已于2015~2018年连续四年获得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并被授予大禹鼎,6个区、县(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大禹鼎”满堂红。我市治水步履铿锵,成效亮点不断涌现,从城市到农村,一幅幅“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动人画面,次第呈现,鼓舞人心。

水质明显改善。全市924条、1499公里“黑河,臭河、垃圾河”被集中消除,252个劣V类小微水体被集中剿灭,70个市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比例从2013年的38.6%提升到2018年的100%;128个县控以上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Ⅰ~Ⅲ类水断面比例从2016年的76.6%提升到2018年的95%以上。

产业明显提质。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全力打好印染化工落后产能歼灭战。2017年以来,分别关停、搬迁集聚、整治提升印染、化工企业182家、190家,工业园区关停整治52个。

群众获得感明显提高。2015年至2018年,我市“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逐年提高,稳居全省前三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治水格局进一步形成。

为努力护好汤浦水库一江清水,我市自2004年实施汤浦水库水源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制度以来,多次筹资,不断增加补助资金,今年又将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从原先的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提高到7900万元,让源头水质保护更有保障。

河水奔流不息,护水永远在路上。绍兴始终坚信,作为拥有6759条大小河流、3300多个湖库、15000多个小微水体的江南水乡,水是绍兴之魂;一个良好的水环境,更是绍兴民生之本、发展之源!

倾听

金人卫:奉献精神 令人起敬

有两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深。一件是库区移民。根据小舜江水库工程建设需要,库区移民涉及19个行政村,包括上虞汤浦镇庙下村等12个行政村和柯桥王坛镇登岸村等6个行政村及平水镇长征村。移民总数达15623人。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金人卫脑中那些移民的身影依然挥之不去,这么多移民舍小家为大家,发扬奉献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另一件事是2003年至2004年,绍兴市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由于严重干旱加上持续高温,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飙升。小舜江水库的及时供水,让困扰居民的“水荒”迎刃而解。“小舜江水库建成后,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I类水标准。”金人卫感叹,这大大优化了虞绍平原500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质量。

(编者:金人卫系原汤浦水库管理局党总支书记)

施练东:保护水质 安全为重

小舜江水库作为虞绍平原区域性供水专用水源,自建成运行以来,一直秉承着“视水质为生命,以安全为重”的质量方针。通过实施“水保”工程,减少水土流失;进行封山育林,营建绿色屏障;放养虑食性鱼种、实行科技攻关,抑制水质富营养化;深入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汤浦水库的水质和周边环境一直保持着优良状态。

(编者:施练东系绍兴市汤浦水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998年11月5日《绍兴日报》报道小舜江汤浦水库即将截流。

作者:记者 徐晶锦 范文忠 撰文 记者 范文忠 等 摄影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