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推进会在诸暨举行,与会的省、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工商联有关同志与浙商律师服务团律师,分组前往诸暨市牌头商会、诸暨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天洁集团、裕荣弹簧有限公司等商会和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
在不少民营企业主眼中,法律就是麻烦的代名词,一方面繁杂的法律法规条文不好理解而让人头疼,另一方面不到惹上官司、碰到纠纷,似乎法律与自己无关。不到“发病”绝不会去“问诊吃药”,而日常的“体检”在他们看来更是多此一举,既多余、费钱还费时间。
而事实上,很多法律风险蕴含在民营企业的日常决策中,诸如在贪念驱动下,偷排污水、制造不合格食品、偷税漏税等等,违反了强制性法规;又如在义气用事、口头承诺下,随意签署担保合同,最终资产被冻结、拍卖还变为被告人;还有一些则因为合同文本疏漏,导致出现财产损失而无法有效挽回等。这些问题,有一些可能只是小打小闹、伤及皮毛,而有一些严重的则可能给自己的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相关案例并不在少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无知无畏”式的粗放型发展已经难以为继,而伴着外界风险的不断增大,规避法律风险的意识、规避法律风险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基业长青的必要之举。现实中并不乏这类事件,一些民营企业家可能未必会在市场的竞争风浪中被打倒,但却可能因为违法违规、股权纠纷、资产联保等问题而导致破产甚至还触犯刑律、丧失自由。
作为一项有力举措,司法部和全国工商联对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作出部署。此次全省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推进会,通过“法治体检”为民营企业“问诊开方”,可以说是对部署的具体落实,是一项贴心之举,我们期待此举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也能强化企业家们的法治意识,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助力更多企业基业长青。
上医治未病,企业风险管理也是一样,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强化法律意识,将法律风险纳入企业风险管理的范畴,在重大决策、重要合同文本、资金借贷等重点关键环节寻求必要的法律服务,防止发生较大的法律风险,为企业发展有效护航。有条件的,不妨聘请法务人员提供法务服务,主动进行常态化的“法治体检”,实现治未病的目标,而千万不可像讳疾忌医的蔡桓公一样,说一句“寡人无疾”就忽略存在的隐疾风险,最终付出本不该付出的代价。
作者:黄 磊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