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公共充电桩建设可以更人性化

2019-12-19 11:2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今年,我市各地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月底前,越城区就将安装智能充电桩1000套,每个充电桩有10个充电接口。(12月17日《绍兴晚报》)

私拉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一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电动车火灾事故频发,并呈逐年增长趋势。电动车大多在室内停放和充电,有的甚至停放在走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由于电动车车体大部分为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因此人员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伤亡。

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是好事,但也要看到当下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利用率尚待提高的问题。事实上,除了电费和被窃的顾虑外,支付方式也成为不少老年居民的“拦路虎”。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有了问题当然要解决,那么就要从降低充电成本和方便群众使用出发。笔者认为,峰谷电的引入应该不是难事,加强监管巡查力度也在情理之中,而增加投币付款方式更不是技术难题。另外,电动自行车本来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实际问题的,如果充个电还要跑好多路总归不太现实,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多点少桩”形式来实现居民在家门口充电的愿望。还有,公共充电桩被“鸠占鹊巢”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把智能充电桩的宣传工作做到每家每户,积极引导居民到充电桩来充电,同时不把充电桩当成自家的“临时停车场”,让居民真正接受“共享”而不是“独享”的概念。  

群众利益无小事,有关部门、街道社区应当想方设法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让公共充电桩更加人性化,让市民生活更加便利。

作者:徐振宇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