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去台州黄岩亲戚家作客,回来时亲戚送了一盒纸箱装的当地特产无核蜜桔。打开果箱发现,里面有一只用于装果皮的垃圾袋。家人们都说,台州人在生态环保上真是用足了心思,连这细小的事也考虑到了。
确实,看似一只不起眼的垃圾袋和几片纸巾,蕴藏的却是用心的服务思维。
笔者还从媒体获悉,从今年7月1日起,台州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被称为国内首个垃圾分类教育学院。“台州发布”介绍,该学院由台州市分类办与台州广播电视大学联手打造,是一个集垃圾分类培训、策划、宣传、研究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平台,旨在进一步推广普及台州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的目的就在于将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果盒箱内夹带垃圾袋无疑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了实处,举动虽小,意义却大。解决“垃圾围城”困局、完善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之以恒,将垃圾分类教育长久推行下去,就得像台州那样,把垃圾分类工作当作一门“学问”来做。
做好垃圾分类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前端分类更精细,才能让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环境得到最大化保护。台州这种服务于细微之处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推而广之。其实,想要找到“盒箱内夹带垃圾袋”式的创意并不难,只要从人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就会发现有许多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当类似“果盒箱内夹带垃圾袋”的方式方法越来越普遍,未来的垃圾分类和公民素养将更值得期待,生态文明建设也才能做得更好。
作者:董柏云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