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嵊州举行的浙江省诗路文化产业发展主题活动,现场揭晓了1条诗路黄金旅游线、10个诗路旅游目的地,其中,嵊州市越剧小镇、新昌县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天台县天台山旅游景区、临海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浙江神仙居景区一起,串起了诗路黄金旅游线。
“浙东唐诗之路”源远流长,是黄金旅游线路,嵊新两地作为唐诗之路的核心区域,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积淀,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浙东唐诗之路”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已站在诗路学术的最高峰。由此可见,诗路风景以嵊新为胜,剡溪两岸与天姥诸峰自东晋至盛唐,皆为文人墨客游历吟咏的宝地,留下了璀璨的典故,留下了厚重的诗篇。
相比于一路上的唐诗文化之灿烂,剡溪风光与天姥风情的开发与利用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重视程度有所加强,特色小镇建设与影视外景规划助推了嵊新两地的文化旅游发展,但横向比较天台山与神仙居,声名尚不及,人气亦无法超越。分析主要症结,不外乎文旅品牌文章有待做深做透,不外乎唐诗之路的文化标签没有入地扎根,没有与山水资源融为一体,缺少文化的依附,缺少开发的点睛之笔。黄金线路倘若没有黄金诗篇与核心文脉,含金量又从何而来?
整条诗路黄金线,嵊新两地可谓是毫无争议的核心景区,这个核心不仅是指青山绿水与地理人文,还是名人文化与唐诗人文的压轴之力,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唐诗之路的压卷之作。所以,我们的目光既要盯住李白的诗篇,更要审视诗篇的落地,让大唐诗意在嵊新山水间转化为可圈可点可看的文旅项目,让李白的梦境转化为打造天姥旅游品牌的重要资源,只有赋予自然山水以文化灵魂,黄金游线才能活起来,这片山水胜景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
用诗篇唤醒沉睡的诗路,用文化激荡旅游的库存,用名人点化多情的山水,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人文资源,致力于讲好浙东唐诗故事,讲好魏晋风度故事,讲好越剧源头故事,让每一处风景都有自己的灵魂,让每一首唐诗都是风景的依附。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文旅品牌,重心不一定在景点之内,我们要有工夫在诗外的拓展思维,形成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大格局,深化对“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深化诗路文艺的创新创造,搜集唐诗之路的名人故事,带动整个唐诗之路文化链的发展。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好载体。譬如越剧小镇上演一出以唐诗之路为内容的越剧大戏,金庭书圣小镇可借鉴“大唐不夜城”的模式演绎东晋风流,温泉养生小镇不妨打造“诗言志·诗养心”的诗路健康文化体系,天姥山自然要汇集唐诗之路的宏大诗篇,走涉足主题演艺、影视制作、文化传播、创作基地等的新路子。简言之,就是要以景为载体推动诗路文化,以文为抓手打造诗路胜景。
作者:苏小坡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