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利集团董事长周永利投资3000余万元,在其家乡柯桥区杨汛桥金融街上建造了一个公益图书馆——永利·梦想书院。书院自国庆节启用后,引来众多参观阅读的人。(10月10日《绍兴晚报》)
永利·梦想书院颇具特色,由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组成,2000多平方米的书院实行借阅合一的全开架模式,开放时间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全年不休,无偿向社会开放,还免费向读者提供茶水、点心,并不定期组织各类讲座与学习心得交流会。建在乡镇的这座公益图书馆,在全国也属“超前”了,值得点赞。
周永利建造这家公益图书馆的宗旨是为读者服务,为杨汛桥6万打工者提供现代化、针对性的服务,其境界何等高尚。正如他所说,“我的童年是在忙碌的劳动中度过的,创业的过程曲折而艰辛,我深知读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一直想为家乡、为孩子们营造一处能方便读书和学习交流的场所。”永利·梦想书院的落成开放,其实就是正规教育的延续、补充和完善,是又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企业家的文化惠民、文化关爱,无疑与物质上的送温暖同样需要,甚至更为重要。何况,在市场竞争已经发展到科学技术竞争的今天,随着企业生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创造条件,鼓励和帮助劳动者学习文化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改变命运,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实事。
公益图书馆有外来打工者一席之地,这也是企业家建永利·梦想书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外来建设者服务,消除他们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得知识信息的障碍,不仅是对打工者文化权的尊重,也是图书馆自由平等原则的体现。永利·梦想书院的落成开放,就是为家乡人“种”上一片书香,让家乡建设者都爱上读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位公民的兴趣和自觉,伴随人生的始终。这才是建造公益图书馆带来的最深刻的含义。
作者:董柏云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