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致力于培育公民社会、发展应急产业,致力于促进人的现代化。在应急实战中,如果能“全民皆兵”,增强民众预警预防、自救互助的行动自觉,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去年末今年初,绍兴市县两级组建了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我国新一轮从中央到地方机构改革的“重头戏”,旨在整合优化应急管理的资源力量,以有效应对和化解日益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我市应急管理改革不仅完成了立柱架梁、通电开机的工作,而且在负重前行和夯实基层基础方面展现了新风貌,经受住了9号台风“利奇马”的考验。当前,要在前期基础上,全面推进改革,使其积厚成势,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强权责统一、人事匹配和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巩固和深化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实现政策性创新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相结合,突出“一案三制”建设。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必然涉及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等“一案三制”的重构,这是下一步顶层设计和应急管理改革系统集成的主要内容。“一案三制”建设是一个既互相联系又不能混为一谈的综合体系,其中体制是基础,机制是关键,法制是保障,预案是前提。机构改革以后,“一案三制”建设应该遵循体制优先的基本思路,然后完善相关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
就市县来说,“一案三制”建设的重点是体制和预案。在体制建设中,首先要解决机构改革前后一直存在的条与块关系问题,要把应急“司令部”设在应急管理局,并充分授权,避免“九龙治水”、政出多门,真正做到统一、权威、高效。其次要明确市县消防救援队伍的隶属领导关系,解决上下不贯通问题。在预案建设中,要健全完善以总体预案为龙头,以市县应急预案,专项部门预案、部分基层应急管理单元预案和重大活动应急预案为主体的立体预案结构体系。
二是坚持应急和应闲两手抓,对标对表实战管用。从整体时空看,应急为非常,应闲是常态。因此,虽然抓好应急的“非常之举”十分关键,但是抓好应闲的日常工作同样十分重要,而且日常工作是“非常之举”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应急工作的质量和成效。“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应闲的日常工作也要对标对表应急实战,而不是无的放矢。应急工作主要包括应急响应、组织动员、救援除险、信息发布、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等环节,而应闲主要为应急作准备,其工作方法就是制定应急规划、编制应急预案、保障应急资源、建设应急设施以及应急培训和演练等。坚持应急和应闲两手抓,核心是要保障应急资源、开展应急演练。
应急物资的储备,要求做到始时筹得齐、平时储得好、急时用得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开展应急演练,可以通过实战演练、桌面推演、会商模拟等方法,来检验预案,重在发现协同与配合中存在的纰漏和意外之处,以便及时修正预案,真正把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应闲工作无缝对接。
三是坚持管控和治理相统一,努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应急管理作为资源管理活动,既需要物资、技术等硬实力,又需要人力、预案、政策制度等软实力。特别是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需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紧急权力予以控制,消除其社会危害和威胁。但从长远看,要消除重大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威胁,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需要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既防患于未然,又防止对突发事件的过度应急响应,避免过度消耗社会资源,浪费难得的社会共识。
因此,在应急管理实践中,首先要分级治理,重心下移,切实增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应急力量。采取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思路,根据各类突发事件危害的程度、潜在风险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规定相应级别的机构启动指挥系统实施救援,从而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关口前移”。其次要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充分发挥各应急管理相关部门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应急管理局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发力,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和综合救援体系,全面系统地开展多形式的公共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民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技能。
四是坚持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发展齐步走,向市场要效率。突发事件越来越易发频发,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应急管理必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和单位负起主体责任。坚持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发展,能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保障、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在应急管理的社会化服务中,首先要规定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相关专业单位的入门条件和服务标准,保证服务力量和质量。其次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化抢险救援队伍,使其提高装备能力和实战能力,并在培训演练、人身保险、荣誉认定等方面与体制内的专业队伍一视同仁。再次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大力发展网格员、志愿者和行业监督员,编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网络。在加强社会化服务的同时,要加快应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用改革的办法调动市场主体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大力培育和发展应急企业,不断提升应急产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产业支撑能力。
深化应急管理改革不是光靠增加机构、编制、人员就能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制度,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把政府承担的过多应急职能还给社会和市场。政府要致力于培育公民社会、发展应急产业,致力于促进人的现代化。在应急实战中,如果能“全民皆兵”,增强民众预警预防、自救互助的行动自觉,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绍兴市政协
作者:葛波儿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