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气吞山河的绍兴先贤,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名士赞歌,一个个义无反顾的使命故事。
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已鲜少生死抉择,但对于初心使命的思考和担当,却一直激荡着我们的灵魂,成为照耀和引领我们奋进的精神灯塔。
葛云飞,一个守孝之人,本来有充分的理由对从军说“不”,为什么要冒死奔赴疆场?马寅初,只要不与蒋介石“唱反调”就可免去牢狱之灾,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竺可桢,用50年时间写就一部书,他的“所谓求是,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成为浙江大学校史上最著名的校训。潘家铮,在29岁时就迸发出“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志向”的信念之光,并用一生践行着水电兴国梦。
先贤的使命故事,犹如一幅幅磅礴画卷,总在某一个“大风起兮”的时刻徐徐展开,凝结成一个个问号,然后又缓缓拉直。拉直问号的只有两个字:使命!使命的力量,让平凡的生命迸发出强大的信念之光。
谁都有生之眷恋,谁都有俗世情长,平凡和伟大的区别,其实就是是否视责任如泰山,是否将担当扛肩上,是否将生命的意义和使命的践行高度统一。
“两弹元勋”邓稼先,从美国学成归国后,为了研究隐姓埋名几十年,回家时已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病人。但他最后的遗言仍然是“不要让中国落下世界太远”,至死不忘初心使命。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无论在部队保家卫国,还是到地方为民造福,用一生深刻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评价他: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高风懿行,自成楷式。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使命,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担当。
杭州学军中学退休校长陈立群“不为功利,不只功德,只为心愿”的故事同样催人奋进:临退休前放着民办高中开出的百万年薪不要,奔赴国家级贫困县当一名中学校长。这是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上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实施心中的教育扶贫计划,让落后地区的孩子也能拥有“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而这,是他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但无论处在哪个时代,担当和使命都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贴在墙上的文本,而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是根植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仰之基。
与时俱进求新求变,常怀干事创业激情,使命的力量才会在时代的脉动中强劲释放、蓬勃生长。
作者:何瑛儿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