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培根铸魂担起民族复兴使命

2019-10-21 12:42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是华夏几千年的血脉,“魂”是全体中华儿女发乎内心的爱国情怀,血脉与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生基因。培根铸魂工作犹如摩天大厦之基石,不筑牢,不筑实,便是轰然倒塌之大悲剧。

做好培根铸魂工作,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自信心,服务新时代。传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使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独有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爱国忧民、勤劳正直、信礼智勇、仁爱乐助、忠诚奉献等等,无一不是深植在华夏儿女骨髓中的优秀基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用行动不断释放出这一基因的正能量。当然,传统文化植根于社会环境,必然受到历史局限,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必须对之进行甄别,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源源不断注入时代活力,注入新的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话语中,不但要树立信心,还要长期保持自信,更要不断激发信心,为新时代提供契合时势的精神食粮,世世相传,生生不息。

做好培根铸魂工作,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人生教育始终,唱响主基调,塑造爱国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也是每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家庭乃至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国无论大小,都应该理直气壮地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必要的公民教育,假如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散正能量。前一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崇美、媚美、恐美情绪在一些人心中滋生,他们或自以为是地发表所谓的见解,或断章取义地截取一些文字和视频,对“爱国”二字麻木不仁,认为倡导爱国主义是刻板、迂腐,甚至对他人的爱国情愫不以为意、嗤之以鼻,缺失了最起码的尊重与敬畏之心。因此,必须大力倡导从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教育针对性,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他们发扬爱国情怀,自觉报效国家。首先要进一步挖掘编写好爱国主义教材,内容上更充实,形式上更丰富,全方位研读历史,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教材建设力度,提升学术地位,充分发挥教材建设对思政教育的支撑作用。其次要打造更高水平的理论宣传工作队伍,筑牢传播者的信仰,特别是各级学校的思政老师,要提升理论功底、能力。再次要在全社会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对祖国的热爱源自一个人的自然情感,“大家”安定,“小家”才能幸福,把“爱国主义”作为人生导向,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做好培根铸魂工作,要把握核心价值要义,突出民族性,助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一方面,对内有凝聚力,就是要凝聚我们56个民族14亿人的磅礴力量;另一方面,对外有影响力,就是要影响世界各地的华人,把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品质传承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应体现伟大的民族性,展现我们行事、处世、做人的同一性,提升认同感。如果放弃了这种民族认同感,就会失去归属与方向,进而被一些敌对势力蛊惑利用,如近段时间猖獗的“港独”之流,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上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忘记了自己的根脉,丢失了灵魂,甘愿认贼作父,这些人最终必将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被民族所唾弃。

培根铸魂,中国梦就会有坚实的精神基础。当下,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不是口号,而是14亿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共同责任、共同追求和共同担当。

作者单位 绍兴市委党校

作者:陆 勇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