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举行的2019年国家第二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嵊州桃形李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顺利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家评审。这是嵊州市继香榧之后又一个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的农产品。
地理标志农产品生长在由独特的土壤、气候、水质形成的生态环境里,因而才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难以复制,因此,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自然垄断性,拥有较高的品质,在市场上不仅名气大,而且有较强的竞争力。
地理标志无疑是市场的敲门砖,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从而带来广泛的市场影响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然而,笔者认为,有了这张特殊的“身份证”,并不意味着“皇帝女儿不愁嫁”,也不意味着“叫好又叫座”,关键是将地理标志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让地理标志产品“名利双收”。
如何转化?笔者以为,应该走产业化的路子。首先,要做大规模。任何一个产品,如果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建立优势,发展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地理标志农产品也是如此。地理标志农产品需要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及一定的品牌覆盖面,才能充分显现特色优势。其次,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虽然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如果缺乏龙头带动,农户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管理粗放,那么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就很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只有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通过企业有效的市场运作,延长地理标志产品的加工链、价值链,才能更好地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整体形象,让那些“养在深闺”的农产品走遍大江南北。此外,还应注重品种改良。地理标志品种一般都有一定的历史,但品种再有特色,若长期没有变化,恐难让消费者接受。因此,要根据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改良,推陈出新,才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打好地理标志这张牌,必须解决规模、品种、质量等深层次问题,用市场的力量去激发消费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引导服务,把特色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把产业做大做强。而这,正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作者:刘予涵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