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府山街道“树兰书房”正式对外开放,这是越城区首家以“树兰”命名、全新建设的城市书房。今后,越城区将统一以“树兰书房”为品牌打造城市书房,延续千年古城的文脉书香。
绍兴乡绅徐树兰捐资创办的古越藏书楼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书房,不仅是对本地名人的纪念,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徐树兰“一人书变成万人书”的精神,因此,“树兰书房”的面世,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公共书房,天生自带绍兴特色“名人味”。“树兰”系列的城市书房将不断出现在街头,让读书人多了一个养心福地,更让城市多了一道名人文化风景线。
一个城市应有许多配套的公共设施,除了交通、卫生、休闲、绿化等“硬标”的配备,公共文化设施的比例是衡量城市精神文明底蕴的标准之一。城市文化展厅多不多,群众文化设施够不够,街头的文化氛围有多浓,本土有无文化名人,甚至有没有一盏不灭的灯点亮在城市书房里为你暖心,都是考量一座城市文化品位的因素。一些城市之所以书香味十足,就是因为有了那些宜人的公共小书屋,让读书人有了一个精神寄托之所,让城市充满了文化味。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而言,城市书房建设更是彰显文化优势的重要载体。
那么,城市书房究竟以怎样的方式去融入周边业态?笔者认为,应该实行“城市书房+休闲”“城市书房+风景”“城市书房+沙龙”等形式去拓展外延,适应需求。城市书房既要走进核心商业区、人口密集社区群,更要走进名人故里和人文景区,打造一个以图书馆为中心、以城市书房为网点的超市模式,满足轻松阅读、便捷阅读的需求,让阅读环境更加宜人。
当然,城市书房建设不一定要落户闹市区,到风景秀丽的山村溪边兴建一座乡村书屋也未尝不可。前几年,王坛陶宴岭山脚下开张了一个庭院式的新华书店,吸引了不少城市读者前往“打卡”,在好山好水好空气中捧读一册好书,与在闹市区城市书房里看书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这样“休闲+健身+阅读”的时尚读书理念正是城市书房走出城市的动力所在。
解决阅读“最后一公里”,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需,让城市书房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这是书香绍兴应有的文化风景,相信“树兰书房”的存在会激活新一轮的城市书房建设理念。
作者:钱科峰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