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越城区稽山街道美东社区爱心互助小组成员上门送慰问品时,发现独居的沈老太因脑中风昏迷不醒,所幸发现及时,救了老人一命(见本报9月11日报道)。无独有偶,越城区北海街道胜利社区也有一位独居老人因身体不适,多天没出门也未进食,幸亏社区志愿者上门时发现及时,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据9月16日绍兴网)
应该说,这两位老人都比较幸运,在垂危之际恰巧遇上社区爱心人士上门探望,紧急送医才救回一命,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独居老人却没能有这样的幸运,有的被发现时在家已去世多日,如今年5月,在上虞就发生过一起。而放眼全国,类似这样的悲剧就更多了。
虽说死亡是每个人必然的归宿,但是,在生命的那一刻,谁不想跟这个世界、跟亲人告个别,留几句话,有尊严地离去?独居老人在家死亡多日才被发现,让人心有戚戚。很多情况下,若发现及时,老人原本是有望生还的。老人之所以独居,有的是迫于客观条件限制,比如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等,有的是儿女远在他乡,老人却故土难舍。不管何种情况,独居老人的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身患疾病的高龄老人。
为避免独居老人突发意外,需要家庭、社会等形成合力,需要政府部门制度兜底。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排查辖区独居老人的情况,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相关部门要积极与老人的儿女联系,假如条件许可,老人自己也愿意,那么作为儿女最好能将老人接到身边一起居住。假如真的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已独居,儿女也要每天打电话问个安、聊聊天,并且能将老人托付给附近的亲人或邻居代为照看。对那些健康状况欠佳的高龄独居老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动员其去社会养老中心,倘若老人经济困难,应采取补助等方式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同时,要积极调动民间力量,形成一支常态巡查、探望老人的志愿队伍,确保一些问题能早发现。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老人或家属自己也要积极行动起来,自发组队,平时相互关心,相互问候,当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变成习惯,不仅能有效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也能让老人生活更充实、更幸福!
作者:冯海燕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