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加强源头管控是“限塑”的关键所在

2019-08-30 08:58

来源:绍兴日报

“限塑令”执行情况究竟如何?今年3月,诸暨市人民检察院率先对该市范围内的60余家农贸市场进行调查,发现普遍存在将超薄有色塑料购物袋无偿提供给消费者使用、未建立塑料购物袋销售台账等违规情况。在不少菜市场,装食品的塑料袋还是“三无”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今年5月,诸暨市人民检察院启动浙江省首例“限塑令”执行专项检察监督,向执行不到位的乡镇(街道)和诸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加强整治。

为何在“限塑令”实施11年后的今天,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超薄塑料袋、劣质塑料袋仍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由于违法成本低,市场监管难以对粗制滥造形成足够的威慑,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乏以身试法者,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非法生产,导致劣质塑料制品进入流通市场。

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劣质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这三大环节中,使用者充其量也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非法生产和非法销售,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如果“限塑”重末端治理,轻源头控制,只是盯着消费者的“左右手”,只是对违规向顾客提供“三无”塑料袋或免费塑料袋的商家予以查处,那么,无论整治行动多么声势浩大,也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虽能获一时之效,却难有持久之功。

针对市面上出现的种种违规乱象,诸暨市人民检察院在开展“限塑令”执行专项检察监督工作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对市场内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袋的来源进行调查,并与外地检方实行工作对接,对违反禁令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厂家进行查处。应该说,这是实现标本兼治的有力举措,是对塑料制品限而不止的釜底抽薪。要确保“限塑”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追本溯源,加强对物流领域的严防严控,坚决端掉生产制造和销售非环保塑料袋的黑工厂、黑作坊,彻底斩断不合格产品的供应链。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塑料购物袋也是一种刚需。在目前全面禁塑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有关方面既要全面杜绝“三无”、有毒有害塑料袋的使用,也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相关企业在环保、经济、方便的前提下,生产和销售符合规定的环保塑料袋,以满足市场需求,方便市民生活。

作者:梅 广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