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免费“健身餐”能否做得更“好吃”?

2019-08-13 11:06

来源:绍兴日报

球迷夜间去绍兴文理学院河西校区打篮球,不得不依靠电瓶车灯来照明。市民想去文澜中学体育场锻炼,然而学校的开放时间与上班时间重合。不少喜欢运动的市民,都发现身边的学校体育场地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最后只好花钱去一些商业运动场所。(8月8日《绍兴晚报》)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看到这样的新闻,确实让人心头发堵。早在2009年,我市就出台《关于绍兴市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然而政策实施已10年,这顿免费的“健身餐”却依然不好吃,该开放的校区没有开放,开放的校区又不够便民,一个很好的全民健身措施,却变成一根“鸡肋”。

按照开放时间表,2015年开放的公办学校要求达到70%以上,然而至今仍有不少学校的大门始终未对市民打开。拥有180多所公办中小学校的柯桥区,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仅64所,开放率为35%,仅占四年前目标计划的一半。

为什么打开校门接纳健身市民这么难?诚然,向市民开放体育设施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也会带来设施易损、折旧加速、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但与便民惠民解决家门口健身之难的社会贡献相比,利大于弊是显而易见的。既是好事,为何学校没有积极性?为何有学校以软钉子“婉拒”?或许是学校对这道“公益题”不感兴趣,为省心省事,能不开放就尽量不开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便开放,也在时间和灯光等方面设限,让健身市民能知难而退。

免费“健身餐”中看不中吃,暴露了学校在处理开放与管理等问题上的水平。开放政策实施10年,效果究竟如何,为何市民吐槽不断,其中有什么“肠梗阻”,值得有关部门回头看看,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破解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将板子打在学校身上,也要同步提高健身市民的文明素质,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与体育设施,做一个文明的锻炼者,以最优素养取信于学校。

职能部门也要及时调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对灯光、饮水、垃圾分类设施等硬件缺失的学校体育场要及时补缺,对市民的健身需求要及时分析并跟进,多方合力把好事办好,将免费的“健身餐”做得更“好吃”。

作者:钱科峰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