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如何第一时间通知群众实施紧急避险?农村大喇叭或许能发挥重要作用。近日,“应急大喇叭进万家”活动在越城区世茂广场启动。接下来,市应急管理局将联合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打造面向全市的紧急信息发布平台。(6月21日《绍兴日报》)
曾几何时,“大喇叭”作为农村地区的文化“标配”,不仅遍及每个村组,而且还延伸到每家每户、田间地头。如今稍稍上了年纪的人,对“大喇叭”这个传统“村媒”既熟悉,又倍感亲切。想当年,他们不仅能从“大喇叭”里听到新闻,了解到身边小事和天下大事,而且有个什么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只要“大喇叭”一响,相关信息就能家喻户晓。
实践证明,全面提升基层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是防御并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基础。为打造面向全市的紧急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提高应急信息传播覆盖面和发布时效,市应急管理局将联合中广有线绍兴分公司,启动“应急大喇叭进万家”工程,利用“大喇叭”及时发布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农机安全、防汛抗旱、天气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等信息,应该说,这是积极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断提高信息服务和应急保障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加强突发事件预防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不可否认,在农村地区电话、手机和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曾经风光一时的“大喇叭”似乎显得有些“土气”,甚至有点不合时宜,但我们必须承认,“大喇叭”是基层群众快速获得资讯和信息的最好“传声筒”,是最现实、最有效、最经济、最接地气的一种传播方式,即便是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一种补充,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大喇叭”快捷方便、易于收听、不受地域限制的独特作用,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
实现“村村响”,让“大喇叭”重新上岗,其意义并不仅限于紧急信息发布。我们还应将“大喇叭”与助力乡村振兴、丰富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好“大喇叭”这个“声音互联网”,实时发布富农“金点子”,及时传递惠民“好声音”,经常性地播放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技知识和文化休闲节目,让传统的“大喇叭”重新焕发活力。
作者:梅 广 编辑:杜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