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市民反馈,9月份的时候绍兴发放了体育消费券,当她点击进入抢券APP后发现,除了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外,下面还有不少商家推出的其它优惠券,于是她跟着又买了几张,结果使用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一起来看。
9月初,市民王女士在X次方健身俱乐部城东店锻炼时,在店里看到了一张体育消费券发放的宣传海报,有些心动。
当时她扫码后发现,除了政府消费券外,下面还有不少商家推出了特色消费券。
王女士:当时我照片截下来了,我就通过高德地图APP去扫,扫完之后,我特地去找了他们家的这个(产品),因为里面涉及到了好多家健身(产品),团了他们减脂的体验课。
当时,王女士共花了196元,买了3张这样的消费券。记者看到,该健身课程一节原价300元,在高德平台上券后价为63元,优惠了200多元,产品栏上还标注了“超值特价”的字眼。9月20号,王女士到X次方体验了一节课,当时感觉还不错。
王女士:没有异常,核销码到楼下核销了一下。
因为觉得课程比较实惠,王女士在平台上又买了几张券。昨天,她的教练却告知,这个券每个人只能用一张。这让王女士很是纳闷,因为产品购买须知写的是“每人最多购买30份”,并没有标注“每人只能用一张”。
王女士:那正常来说,如果是限购的话,正常来说,上面的“+”号不能再增加了,或者是你付款的时候也付款不成功。
王女士说,她前后在平台上一共购买了11张券,使用了一张后,还剩下10张券,对于X次方人员的说法,王女士不认可。
王女士:按照上面写着呀,限购30份,我们既然能买,那就能用。
X次方健身:产品设计有漏洞。
那么,王女士的这些券能用吗?记者与她一同来到了X次方城东店,负责人不在,通过店员,王女士和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对方与王女士沟通了一会后,表示将到场进行后续的协商。
不久后,负责人来到现场,他告诉记者,产品设计初衷是为了引流,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产品变成了每人限制购买30份,对于这个漏洞,公司将立即调整为限购2份,对于王女士的情况,会给出补偿方案。
X次方健身城东店 负责人:确实我们也存在一些失误,因为我刚才也讲了,涉及到很多东西,运营成本也很多,他这边有券的话,我等下去看下,券有多少套,然后我这边也去公司反馈下,比如说具体什么方案。
消费者接着“薅羊毛”
商家:最终解释权在我
这件事本来已经解决了,但让记者没想到的是,王女士居然在等待门店负责人来的路上,又做了一件事,这让事情陷入了僵局,我们接着往下看。
就在等候负责人到现场的这段时间里,王女士发现平台依旧没做调整,因此她又下单了十多张同样的券,手里一共有了20多张券。
王女士:其实一点不需要我们消费者来买单,现在其实相当于我已经折了一半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后,负责人表示要与公司进行汇报,打完电话后,负责人称,可以折中处理。
但王女士的折中方案是自己留15张券,并退掉剩余的券。而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折中方案是一节课要用2张券来核销,双方僵持不下。
X次方健身城东店 负责人:我们商家应该也有解释权,最终解释权。
对此,记者也咨询了律师,律师金立君认为,商家在平台上销售的产品,使用说明与售后说法相矛盾。
浙江秦国光律师事务所 金立君律师:购买30份以后,你这个消费者,能不能自己用30份,还是你自己只能用几份,这个实际上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那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和商家存在理解上的一个歧义,那么,当存在理解上的歧义之后,原则上应当维护消费者的权利。
不过金立君也表示,王女士的这些消费券是分多个时间段购买,其中有十多张是在与商家的沟通过程中,虽然购买形成了一个合同关系,但也要分情况。
浙江秦国光律师事务所 金立君律师:比如说,消费者本身是善意的,或者是不知情的情况下,或者按照自己理解去购买的,那么这个时候消费者的权益是要进行维护,那么,他可以使用,但是,如果消费者是在比如说商家明确跟其解释,这个存在一个bug(漏洞),跟他解释清楚以后,那么消费者还去购买的话,那么这个时候呢,我认为应当以商家的一个解释为准。
(内容来源:全媒体时空)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张平 文锋 编辑: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