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最牛“乞丐”!今天,向这位绍兴人致敬

2022-06-27 20:36

来源:越牛新闻

今天,

有绍兴诸暨网友晒出

自家珍藏的两张照片

▼▼▼

1986年4月28日,赵忠尧回诸暨参加亲人的婚礼。(图片由赵灵彬提供)

图中的老人名叫赵忠尧

他是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是中国原子能之父是世界上

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他本该是第一个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却因为别人的失误

而与之失之交臂

他曾带着一群人

搞“两弹一勋”

钱伟长、钱三强、邓稼先、

朱光亚、杨振宁

都是他教出来的学生

更让人骄傲的是,

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人物

绍兴诸暨人

今天,是他120周年诞辰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认识

赵忠尧吧!

与诺贝尔奖

擦肩而过的“教授乞丐”

1937年10月初,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门前,突然跑来一个脏兮兮的乞丐。只见他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抱着一个咸菜坛子,急切地要求见梅贻琦校长。

门卫认为这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便要将乞丐轰走。此时梅校长刚好走出来,乞丐便猛地扑过去,一把拽住梅贻琦的衣袖放声大哭。

梅校长仔细一看,才发现这蓬头垢面的乞丐,竟然是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赵忠尧。

图源网络

赵忠尧将一直紧紧抱着的咸菜坛子,放在校长办公桌上后,才长嘘一口气。

原来,这咸菜坛子里藏着一个铅筒,铅筒里有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清华园,赵忠尧与梁思成一起冒死潜返清华取回这50毫克的镭元素。而赵忠尧则扮成难民,跟着逃难的人一起千里跋涉前往长沙。

35岁的赵忠尧,抱着咸菜坛子,胸口被磨出了两道鲜红的血印子,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终于从北京走到了长沙。

原本玉树临风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镭,是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赵忠尧的手中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珍贵的稀有物质呢?这还得从赵忠尧的传奇人生说起——

赵忠尧

1902年6月27日,赵忠尧出生于诸暨这座有2500年人文积淀的古老城镇。父亲是一位医术高超、济世救民的好医生,因老年得子,对赵忠尧宠爱有加。

赵忠尧从小体弱多病,但学习非常用功,15岁时进入诸暨县立中学读书。18岁时他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化学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却对数学、物理有浓厚的兴趣。

1923年冬与南京高师同学合影,赵忠尧(中)

1924年毕业后,他留在东南大学,并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

叶企孙从国外归来至东南大学任教,赵忠尧成为叶企孙的助教。

1923年1月1日南高理科甲子级会成立,赵忠尧前排左一

1925年夏天,清华学堂筹办大学本科,请叶企孙前往。于是,赵忠尧同叶企孙一同北上清华。

第二年,清华大学成立物理系,叶企孙担任系主任,赵忠尧也正式成为清华的教员,开始担任实验课程。

1926年初夏清华大学科学馆门口,一排中间叶企孙、后排右二赵忠尧

在清华的工作中,赵忠尧愈发深感中国与西方的巨大差距。1927年夏天,赵忠尧等不及公费名额,决定自费去美国留学。

随后,他向老师和朋友借了一些钱,又申请了清华的半费补助金,前往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刚刚获得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密立根教授。

1929年赵忠尧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留学时与导师合影,前排右四正后方为赵忠尧

赵忠尧刚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导师密立根给赵忠尧一个相对简单的论文题目,不用太费力就能稳出成果,一般学生可能求之不得。可是赵忠尧却认为这样的研究过分顺利,恐怕不能学到很多东西。于是他鼓起勇气把这个意思告诉了密立根教授,问他能否换一个可以学到更多东西的题目。

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密立根

最终,密立根教授同意给赵忠尧更换了一个困难的论文题目:《硬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也正是这个课题,帮助赵忠尧开启了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大门。

1930年,赵忠尧完成实验,他的结论震惊了当时的物理界。28岁的赵忠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测到正电子。后来的实验更让他成为,世界上首次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

这个发现足以使赵忠尧获得诺贝尔奖。然而,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却颁发给了在云雾室中发现正电子径迹的安德逊(C.D.Anderson)。

从20世纪80年代起,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做了大量的调研、考证,充分肯定了赵忠尧的成就。

李政道曾说,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

安德逊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983年,也写出了当年的故事:

在加州理工学院时,他与赵忠尧同为研究生,二人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当时他就了解并意识到赵的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一种人们尚未知道的新物质,他的研究是受赵的启发才做的。

完成这个伟大实验发现时,赵忠尧只有28岁

曾任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主任的瑞典皇家学会爱克斯朋教授,在解密诺贝尔奖评选过程时坦言:这是一个很令人不安的、没法再弥补的疏漏。

近代物理学研究的一段历史,至此形成公论。有媒体甚至报道:“世界欠中国一个诺贝尔奖”

可赵忠尧却对此毫不在意,因为他远渡重洋不是为了学位,更不是为了拿诺奖,而是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学到最前沿的科学和技术。

观看原子弹爆炸

再次决定“留”在美国

1931年,赵忠尧赴英国剑桥大学,师从着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赵忠尧学成归国时,卢瑟福特意将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赠送给他。

赵忠尧历尽千难万险,将这50毫克镭带回了中国。所以才有了他不顾生死,千里跋涉保卫“咸菜坛子”的事。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在科学馆前合影,赵忠尧在二排左二

1931年,学成后的赵忠尧回到清华担任物理系教授,开设并创办了中国第一门核物理课程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的开拓者。

西南联大物理系师生曾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利用这50毫克的镭做了些中子放射性元素实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激发了一代代中国核物理科学家。

赵忠尧更是培养大师的大师,他的学生名单让中国骄傲、让世界震撼: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

他们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杨振宁和李政道还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与邓稼先

1938年到1945年,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赵忠尧一直在西南联大执教。杨振宁曾回忆道:我在昆明学到的物理,已经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怀着工业救国的愿望,赵忠尧曾在德国购置了一台铅芯机。教学之余,他还创办了一个铅笔厂,这支定名为“长城”的铅笔,就是日后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用过的“中华牌”铅笔。

1946年6月30日,美国继在日本扔下了原子弹之后,又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小岛上试爆了一颗原子弹。

赵忠尧应邀前去观“战”,当核爆炸的蘑菇云升起时,赵忠尧成了中国第一个亲眼看到原子弹爆炸的人。他默默注视着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将目测出的数据牢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

当其他国家的代表情不自禁地为核爆炸的威力惊呼时,赵忠尧沉默不语、百感交集,中国什么时候才能释放出这样巨大的能量?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决定继续留美学习。

1946年赵忠尧以观察员身份参观美国试爆原子弹,前排左一为赵忠尧

在美国时的留影

冲破美国重重阻挠与钱学森一起登船回国

1949年秋,接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赵忠尧兴奋异常,他看到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

其实,多年来,赵忠尧一直都在收集制造原子弹的核心设备——加速器。

为躲开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海关的严密检查,他将自己几年来收集到的加速器零部件分装入30多个箱子,与购买的教学设备混在一起,陆续运回祖国。

但此时,赵忠尧本人的归途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直到1950年8月,他才侥幸获得一份过境香港的签证。

1950年8月29日,赵忠尧和钱学森、邓稼先等100多名留美学者,一起登上了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号”。

赵忠尧、钱学森、邓稼先等百名留美学生学成归国,在甲板上集体合影

正要启航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突然上船搜查,钱学森800多公斤重的书籍和笔记本被扣留。钱学森本人被指为“毛的间谍”,被押送到特米那岛上关了起来。

钱学森一家

赵忠尧竟侥幸被放行了,可轮船开到日本横滨时,美国特工已经反过神来:抓钱学森是因为他一个人顶五个师军力。

而这个叫赵忠尧的中国人,辗转在美国最顶级的四个核物理实验室,混迹了四年之久。他究竟能顶五个师还是十个师,已经不好估算了。

就这样,美军武装人员气势汹汹地冲上船,抓走赵忠尧,将他押进了美军在日本的巢鸭军事监狱。

赵忠尧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的消息披露后,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科学界也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周恩来更为此发表了声明。

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之下,美国政府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只得将赵忠尧放行。

1950年11月,沈善炯、罗时钧、赵忠尧(自左至右)于日本蒙难释放后留影

1950年11月28日,赵忠尧劫后归来,终于踏上祖国的土地。

1950年,赵忠尧一家在南京鸡鸣山合影

归国不久,赵忠尧将决定中国核事业命运的加速器核心元件,全部交给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就在这时,钱学森也终于辗转回到了祖国,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即将如火如荼地开始。

“蘑菇云”的打造者

回归祖国的赵忠尧,用带回的器材和零件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台7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

1958年赵忠尧又主持研制成功25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对我国的核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台250万电子伏静电加速器,一直为共和国服役到2000年前后。

由于各种原因,赵忠尧没能亲自参与两弹研制工作,但相信在看到中国“蘑菇云”升腾时,他一定是欣慰的。

他没有白白在美国“滞留”四年,拼了命研制出核试验最关键的加速器。那一刻,他也一定是幸福的。

赵忠尧(前排中)与高能所实验物理部同志合影

我国建造高能加速器在1984年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尽管赵忠尧年事已高,但82岁的他仍然积极参加了高能实验基地的建设,并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

1984年10月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参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基典礼的科学家合影(二排右起第四人为赵忠尧)

1989年4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点安装就位。几个月后,通过技术鉴定已是87岁高龄的赵忠尧作为鉴定技术专家,郑重地在鉴定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1989年9月15日,赵忠尧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鉴定书上签字

2003年底,国家批准了总经费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加速器亮度提高了100倍,中国继续拥有世界上在该能区性能最好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

1998年5月28日,96岁高龄的赵忠尧逝世。

情寄桑梓

赵忠尧后人捐赠先生遗物

在诸暨市档案馆里有一架黑色的打字机,经历岁月的洗礼,打字机外壳近乎损坏掉落。

这是赵忠尧先生生前一直在用的打字机,2002年诸暨中学九十周年校庆的时候,赵忠尧先生的亲属把它捐赠给了诸暨中学,2020年寄存在诸暨市档案馆,承载着赵忠尧先生的核物理事业和工业报国情怀。

赵忠尧先生的女儿在接受采访时说:“父亲一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一台打字机用了几十年也不舍得换。”

这架美国“Remington Portable”雷明顿牌英文打字机长24厘米,宽28厘米,高7厘米。黑色的机身配上金色按键,显得尤为典雅大方。打字机外部与一只黑色手提木箱相连,关闭时外形就像一只小手提箱,这是厂方为了避免打字机在运输过程中受损,特意配置的木质外壳。因此虽然历经风雨,木壳残破,但打字机机身依然十分完整。

这台打字机陪伴赵忠尧先生创造出无数科学巨作,是先生求真求新,为国为民,永攀科学巅峰的见证。也激励无数家乡后学,齐头奋进,在新时代谱写新的华章。

他曾说:

“回想自己的一生,经历过许多坎坷

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国繁荣昌盛、科学发达”

立德无言,无问西东。

历史终会铭记他

今天,请让我们一同缅怀这位老人

赵忠尧

一位为中国核物理事业呕心沥血

奉献了一生的爱国者

(内容来源:共青团中央、绍兴档案)

作者: 编辑:孟周霞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