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是江南水乡绍兴最难以割舍的情结。
从祖辈传下来的造船手艺,绍兴船匠何关明已经钻研了30多年。何关明今年48岁,他出生在造船世家,17岁就开始造船,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父亲的船厂工作,如今的他已经接过衣钵,成为了绍兴市松陵造船厂的厂长。
在松陵船厂里,何关明正和团队成员们打造一个大型船文化博物馆,目前,博物馆里已经有上百个船模,等到正式“开张”的那一天,何关明打算把这些按照实际款式复制、品类丰富的船模一件件都展示出来。
“如果我现在不做这个事情,几年后,很多已上年纪的造船老技工可能会逐渐离世,那就没有人会做这个事情了。”说起船,很多人想到的是乌篷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绍兴,传统木船的类型有百种以上,“明瓦船”、“戏班船”、“画舫船”、“游丝船”都属于绍兴传统木船。较早前,由8位70岁以上的造船师傅发起成立的“绍兴古船文化研究小组”已微缩复制出30多条传统木船,何关明就是要把所有的绍兴传统木船按原来比例缩小,并呈现在大家面前。
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如今,何关明的船也有了更多含义。“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这条越州舫是代表我们团队,向党的一个献礼。”眼前的这条大型画舫是何关明的得意之作,据了解,该船是国内最大的榫卯结构画舫,上面的雕刻花纹都是手工制作而成。
“为了更好地传承绍兴传统文化,留住水乡记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把这件事做好。”何关明说。
(内容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