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哪吒2》“三位一体”的成功密码

2025-02-24 10:22

来源:

截至2月11日19时8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9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90亿元的电影,暂列全球电影票房榜第27名,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6位。网友纷纷赞叹,《哪吒2》的票房上涨就如同“升国旗”,让世界重新看到、重新审视中国电影。

神话故事的现代化重构是影片引发共鸣的“精神内核”。“哪吒”的故事家喻户晓,围绕“哪吒”展开的影视作品也比比皆是。电影《哪吒》系列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虽以传统神话《封神演义》为蓝本,却通过颠覆性改编赋予“哪吒”新的内涵。正如导演饺子所言:“动画电影需扎根传统,更要年轻化表达。”影片将传统“削骨还父”的悲情叙事转化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成长叙事,既保留了哪吒叛逆的精神本色,又呼应了当代年轻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影片以轻松幽默的叙事风格解构悲伤沉重的打斗场面,例如“石矶娘娘”即便被打得只剩几块小石头,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份“松弛感”不仅传递出乐观豁达的处事哲学,让叙事更具张力,也让影片角色独树一帜、轻松“出圈”。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影片逆势突围的“坚实骨骼”。影片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一系列传承创新,一方面,大量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如太乙真人的“川普”口音,原创音乐中的侗族大歌、蒙古呼麦、天津曲艺,以及川剧鼓点与打斗场景的节奏呼应。这些听觉上的呈现,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文化辨识度,让“非遗”被大众听见,也提升了影片的“远古味”、趣味性和亲民度。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人物、建筑、法器等也饱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天元鼎”的原型是商朝的龙纹扁足鼎,“结界兽”的原型是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头像,仙鹤飞舞的“玉虚宫”外景是对宋徽宗名画《瑞鹤图》的致敬,而建筑本身又生动诠释了中式建筑美学,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视觉奇观。影片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表达,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自信,也为影片在国际市场的文化输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诚意满满的“慢工出细活”是影片广受好评的“关键法宝”。在剧本创作上,团队花费了2年多时间精心打磨,不仅角色数量增加了三倍,且每个角色的故事更加饱满、人物更加立体。在动作设计上,团队通过动作捕捉技术精准还原武术动作,并结合传统戏曲的形体美学,形成独特的打斗风格。在技术层面,全片2400个镜头中,特效镜头占比近80%,其中15分钟的“三界大战”长镜头融合水墨渲染与粒子特效,单帧渲染耗时48小时,展现了堪比好莱坞的视觉水准。制作团队研发出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使3D动画首次实现了毛笔在宣纸上晕染渗透的实时模拟,让角色的肌肤、服饰乃至毛发等细微之处,都流露出水墨画独有的雅致韵味,体现了对视觉艺术的极致追求,将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推向新高度。此类“小火慢炖”的电影制作应当成为传统文化IP开发的标杆,推动更多“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舞台。

上虞区文广旅游局 叶钰湾

作者: 编辑:杨寒凝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