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从浙江榧农登上联合国大会,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4-12-25 09:06

来源:

近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来自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占岙村的62岁村民黄天明,作为唯一的农民代表登上发言席,向全球讲述他和他的祖先800多年来一心一意护佑“千年古香榧群”的生动故事,这不仅诠释了浙江农民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坚韧精神,更是对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具有纪念性、历史意义的珍稀名贵树木,古树、名木往往一身二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的象征,如仅浙江柯桥一地就有香榧、香樟、银杏、红豆杉、枫香、榉树等20多个古树名木种类,拥有“会稽山古香榧群”、“大香林古桂花群”两大全国“最美古树群”。其中“榧农”黄天明守护的一株1570岁的香榧树最为古老,被称为“香榧王”,香榧树木材耐水湿,曾用作造船材料,种子“香榧”可供食用、榨油或入药,甚至一度作为古代御赐贡品,具备宝贵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观光价值和经济价值。

保护古树名木,依托“一树一策”是关键。古树与期颐之年的老人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细致关爱,长效复壮。为此,浙江构建了囊括全省27.5万株古树的“浙江省古树名木地图”,实现“一表管理、一图尽览、一键查询”,并对其生长环境、管护措施、认养捐赠、问题清单进行智能监测,定期跟踪,动态管理,浙江各地也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古树名木多元化保护机制,如定海的认养小程序、杭州的司法保护基地、柯桥的多光谱检测站等,实现了古树名木的避灾复壮、健康繁衍,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古树名木,凿刻“文旅品牌”方长远。浙江采取多批次“浙江省古树名木文化公园”认定宣传,目前已孕育出300多个古树名木文化公园,星罗棋布在广袤的之江大地上,围绕公园建设,不少地区的农村闲置楼房成为网红打卡点和乡村热门民宿,实现了“沉睡”农房资源的有效盘活,不但丰富了研学游的文旅资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产生了经济效益“反哺”民生,增强了当地农民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自驱力和积极性,也贯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激活了共同富裕的新质生产力,书写了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香榧作为珍贵的树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宋代诗人苏轼就有诗赞誉:“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尊奉佳客”,以香榧为代表的古树名木既是生态变迁的“见证者”又是历史记忆的“活化石”更是生命家园的“护佑者”,需要倍加珍惜和感恩,试想我们人类在保护古树名木之时,这些“无言的碳库”又何尝不在默默丰厚滋养着人类的生存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浙江榧农登上联合国舞台讲述绿色故事,将“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样本向全球推广宣介,让全人类看到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奔赴、新经验、新探索,也彰显了浙江在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上的使命担当和昂扬奋发,也必然步履不停、行稳致远、再擘新篇。

作者:屠世洚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