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不妨扎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笼子”

2024-10-21 16:21

来源:

10月16日,昆明市官渡区长丰学校被指提供变质肉给学生食用,相关舆情迅速席卷全国。舆情升温如此之快、蔓延如此之广,核心还在于触目惊心,直戳全中国家长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孩子的健康。令人聊以慰藉的是,官渡区成立联合调查组迅速开展调查,并于近日向社会公布了调查处置情况的通报,对涉事学校、企业以及相关领导干部均作出了处理。

相信,随着处置和整改的步步推进,舆情会逐渐降温,学校治理也会更加规范,学生保障更会进一步优化。但也带来了一个普遍性的担忧,究竟如何把牢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关口,让学生吃得安全、营养?或许应从长丰学校食品安全风波获得一些启示。

第一,能否探索从制度层面推行师生同餐,尤其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学生同餐?学校食堂的饭菜,校领导不吃、老师不吃,那么又有多少人来关心饭菜的质量和安全呢?答案或许就在承包企业的责任心和良心了。一度很多地方推行校长陪餐制,但因种种因素陪餐的频度、效果有时还无法保证。如果推开师生同餐,尤其是校领导班子和学生一起用餐,不仅能通过“深度捆绑”强化共同监督,也能促进师生交流,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校园师生关系。

第二,能否常态建立动真碰硬抓正反典型的机制?食品安全是个底线问题,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和学习,关系到教育的形象和道德底色。对于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线索,要纳入上级检查、巡视巡察等范畴,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顺藤摸瓜查处有关干部和企业,并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和党员干部违纪通报制度,真正把反面典型立起来,切实让校食堂成为违法逐利的禁区。另外,也要对坚持守好职业良心的企业、食堂管理品质好的学校,加强正向激励和社会宣传,从正反两个方面促进学校食堂安全和品质双提升。

第三,能否扩大多元监督,让校外监督嵌入学校、同频共振?学校食堂的监督,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乃至有关机关部门,也要校外,诸如家长、媒体和有关社会组织等监督。比如,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一定是最具天然责任心的监督人。可以通过随机抽取家长、不定期邀请媒体、适时接受有关社会组织等来校同餐、检查后厨、察看菜品和制作等,推动食堂严守安全底线、品质不断提升。只要各方面监督参与进来、互动起来,就能让学校食堂成为“阳光厨房”“透明厨房”。

相信,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和改进工作措施,孩子们的碗里必定会多一些健康和可口、少一些风险与吐槽,家长和社会也必定会多几分安心和放心、少几分隐忧和顾虑。

作者:于绍平 编辑:蒋超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