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长短课改革,要围绕效益以生为本

2023-12-29 11:31

来源:

日前,多地明确,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设置与管理的自主权,处理好规范实施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在保证每周课程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自主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近年来,不少学校打破“40分钟一堂课”的惯例,“试水”长短课、大小课的课型实践。(澎湃新闻网  12月12日  )

一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是我们的习惯,所以其改变自然引起了普遍关注。

长短课很有必要。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工业时代,遵循标准化、流程化等逻辑,形成了统一的单一课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需要中小学教育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结合,实行个性化教育。这需要长短课。比如书法课,15分钟左右比较适合,时间太长,不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科学课,需要实验、讨论和探究,可能需要60分钟甚至更长;否则容易变成精讲精练,虽然可能不一定影响考试成绩,但缺少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参与,不符合新课程要求。而且根据经验,长短课,课间学生安全事故减少,集中上洗手间造成拥堵问题得以缓解,操场等专用场地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要精心设计课表。设立长短课,是学校的权利;探索课时长的改革,也是学校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短课要有短课的精彩,长课也要有长课的意义;课程设计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诸多方面内容;没有统一的上下课铃、放学时间,也没有全校统一的课间操等。所以长短课的设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重考虑,周密安排,精心设计课表,还要顾及师资、家长接送、食堂供餐时间的错时等,以免长短协调、错落有致不成,倒成为混乱不堪或者半途而废。相应地,开设前,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现状,包括教师理念的转变,如何确定长短课的内容,重新设计教学方式等。

应改革考核指标。现行课堂教学背景下,有传统的对学校和师生的评价方式,比如优质课评比,统一在40分钟内是刚性要求。这显然与长短课不兼容。所以对实行长短课先行先试的学校,在考核方面,教育行政部门适宜用另外或者单独的考核方式上,给予学校较大的自由度和宽容度,探索把考核内容集中到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新课标和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以提高其改革的积极性,促进长短课或者大小课的方向性,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值得强调的是,40分钟的常规课也好,长短课也罢,必须紧紧围绕效益;是否有效益的标准在于是否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然,长短课改革会成为瞎折腾。

作者:周国梁 编辑:陈文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