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事物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的求快风气也随之产生。家长追求超前教育而纷纷鸡娃竞争;企业发展因急功近利、盲目扩张而陷入困境,生产效益一落千丈;社会高速发展,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文明素养未能及时驶上“快车道”……种种事例无不在启示我们,无论是个人、企业的发展,还是社会文明的进步,都需要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平衡工作与生活,学会享受慢生活,人生才能更有意义。当前,我国大多数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阵痛期,改革正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巨大的生活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了频繁的长期加班,“996”“白加黑”等工作模式大行其道,某公司员工因连续加班十余小时而猝死的新闻频出,屡见报端,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人虽然是一种高级动物,但长期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状态下,也将面临着随时垮掉的风险。有别于成人,我们总以为孩子的生活与学习是轻松愉悦、没有压力的,但实际上,有不少家长担心自家孩子被别人超越,被时代落下,开始热衷于超前教育,“跳级上课”“尖子生速成法”被不少家长奉为圭臬。但实际上,不少调查研究都说明,所谓的“超前教育”“速成教育”其实并不靠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可能会加剧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有人曾将教育比作酿酒,只有功夫深厚、时间长久,才能酿出香飘千里的好酒,倘若一味急于求成、盲目启封,再好的粮食也无法成就一坛佳酿。孩子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成人的工作节奏又何尝不需要从容不迫呢适当享受闲适的慢生活,不仅能够让我们体味生活的意义,也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平衡企业发展速度,不盲目扩张,才能将发展之路走得更远。对于企业来说,提升速度可以创造奇迹,一家小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就弯道超车,化身行业翘楚;速度可以以弱胜强,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加紧改造高速生产线,凭借着更短的生产时间,也足以打败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获得巨额订单。企业固然需要保持迅猛的市场反应速度、高效的体系反应能力,但不少企业为了攫取更大利益,一味扩张而忽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事实上,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创新驱动以及人才培养。浙江诸暨市越隆缝制设备有限公司在经历了迅猛扩张后,及时改变了其发展模式,一方面,打好“快”字创新牌,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创新营销手段,进一步巩固扩大了自己的市场优势。另一方面,打好“慢”字育人牌,制定“领雁工程”人才提升战略,挖掘行业高层次人才,启动“十年育才计划”,旨在打造一支行业内顶尖的人才梯队。正因为越隆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快与慢的动态平衡,将创新驱动与人才建设双管齐下,才使得其成为行业的领头羊,生产效益始终遥遥领先。
平衡社会经济建设与民生工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才能稳步提升。“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之本,是人民幸福之基,只有在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才能鼓励群众们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重要的就是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但事实上,我们也在发展的过程中频频遭遇“成长的烦恼”,一些河流被污染了,当地居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一些地区的空气质量下降了,人们无法呼吸到原本新鲜的空气……粗放式、快增长式的经济发展,拉动了产业进步,拉动了生产内需,却让许多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困顿,让民生福祉倒退延后。社会发展并不是一道单选题,不是逼着我们非得在民生福祉与经济发展之间做一个选择,事实上,注重民生事业、统筹城乡发展,让经济发展的速度慢一些下来,等一等民生实事工程,我们发展的步子可以小一些,但一定会更稳健一些,未来的发展也必然会更顺利一些。
快是一种效率,慢是一种智慧。平衡工作与生活,我们个人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企业平衡发展速度与经营模式,注重创新与人才建设,才能在行业内屹立不倒,国家在推动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不忽视环境建设、民生福祉,社会才能稳定发展。平衡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学会构建平衡,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工作学习,国家的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作者:戚高晟、斯艳莹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