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升级版的老年大学如何补上师资短板

2021-04-15 09:21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我市的老年大学越办越火,“一座难求”已成常态。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一些老年大学纷纷将教学触角延伸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等公办养老机构,让不少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上课学习。

老年大学的火爆,既是社会走向老龄化的真实反映,更是“银发族”渴求知识健心练脑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市每4个人中就有一名60周岁以上老人,“老学生”群体十分庞大,而现有的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教育需求。

把课堂开到养老机构里,不仅仅是公办养老机构在努力尝试,民办养老机构也开始走出“学养一体”的新路子,让老人们从居家式的教育学习中汲取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既有利于健脑交流,更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然而,将课堂办到养老机构,让老人在“家门口”学习,只是解决了一个场地紧缺的问题,师资力量并没有扩充,唯一的优势是让教师跑腿实现送教上门。养老机构那么多,想上学的老人更多,怎么才能让老年教育普及化呢?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打通瓶颈。

首先要扩展课目。老年人大多对营养保健、经典国学、书法美术之类的课程感兴趣,开班也相对以此为主,学生一集中,师资就紧张,即便是上门授课,老师也转不过场来。因此,要扩展课目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丰富老年教育的知识类别,激活“银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此一来,课目与师资双双增长,有利于缓解“学养一体”的授课难问题。

其次要普及网课。让“云授课”与线上教育成为老年教育的主要模式,充分依靠网络技术,实现教育课目的共享,把师资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这并不影响上课质量。相反可以通过回放与重播,让“老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补课。

再次要资源融合。如何利用社会资源来办好老年教育?如何利用民间力量来充实师资队伍?如何让教育服务老人成为一种志愿服务新风尚?这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譬如让老年大学与文艺团体联动,每一个书法家都有可能成为老人们的书法老师,摄影家则能给“老学生”带去一堂摄影课,戏曲演员能为老戏迷们传经授道,诗社成员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国学求知,还有许许多多的民间艺术家都能给老年人带去不一样的课目与体验。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能够从源头上化解师资短缺的症结,缓解老年大学的供需矛盾。

求知入学,是老年人普遍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当老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身体条件已不适宜外出旅游与户外运动时,更希望能静下心来重新体验一下少时的课堂生涯,一边学习新知,一边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因此,全社会都要进一步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尽量创造条件办好教育,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作者:钱科峰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