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密码”

2021-03-04 16:40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公开发布。前者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布的第18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后者是针对乡村人才紧缺问题出台的专门文件,它们的发布充分显示了“三农”工作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中“重中之重”的地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党中央作出的“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重大决策部署。决胜脱贫攻坚后,汇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强大的力量,人才是关键。而更为重要的是,乡村振兴应主要依靠当地内生人才。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需引才返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路径是加大力度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并不断发掘、孵化和扶植各类、各层次人才。这样既可激活乡村生产和消费活力、促进乡村经济内循环,又可有效培育乡村内生动力、促进乡村长足发展。

当前,各类人才缺乏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虽然各地出台了一些引才政策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来看,引才返乡的力度和效果还不够明显,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人才方面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二、乡村迎来引才返乡大好时机

中央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形成基本政策框架和强烈舆论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指出要留住用好本土人才,培育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持续发展内生动力。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乡村要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农民工离乡进城意愿和趋势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比较得知,近年来全国农民工总量维持在3亿人之内,并呈现增幅放缓趋势。外出农民工中,跨省就业农民工平均增长率大大低于省内就业农民工的平均增长率。这表明,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意愿和趋势正在下降,就地就近就业的意愿逐步加强。

乡村建设短板不断补齐,人居环境逐步改善。目前,乡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有网络”的梦想,乡村体育、文娱器材和设施逐步普及,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休闲文化广场等乡村公共文化场所的活动不断丰富,成为引才返乡的实招。另一方面,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也为中西部乡村发展带来了机遇,加上当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契合了年轻人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对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因此,从总体上看,乡村人才振兴的基本政策框架正在形成,乡村人才回流的趋势逐步明显,乡村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机会逐步增多,返乡就业创业的“引擎”正蓄势待发,乡村迎来引才返乡就业创业的重要时机。

三、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推进“事业引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发展文旅产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第一,乡村大多自然风景优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先天条件。一方面,贫困地区多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在2014年公布的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属于革命老区的有357个,占比接近43%。另一方面,各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各个民族独有的建筑、服饰、戏曲、音乐、舞蹈等文化形态和节日、嫁娶等民风民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广大乡村蕴藏的一笔“隐性”财富。

第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绿色发展成为新时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是促进城乡融合和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有效结合点。乡村自然风景、生态资源对外出务工人员、城市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契合了他们崇尚绿色、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消费需求;“网络直播”“网上云游”,旅游与文创产品、艺术作品融合的创新形式,既符合他们的消费习惯,又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引领消费时尚。因此,鼓励返乡人员把乡村文旅产业当作一项“事业”来做,是促进乡村长足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因势利导重视意见诉求,强化“情感留人”

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吸引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建功立业、鼓励人才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并且“落地生根”,一个关键点是要使他们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因此,我们制定政策时要进行充分调研,听取外出务工人员意见和建议,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做到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相结合。

另外,增强归属感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使外出务工人员获得文化上的归属感是让他们长期驻扎乡村的治本之策。但外出务工人员归属感普遍不强。据调查,在进城农民工中,只有38%的人认为自己是所居城镇的“本地人”。另外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农民在县城买房行为很普遍。因此,我们应因势利导、分类施策。对于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子女教育相对有保障,甚至有房有车并定居的农民工群体,可以逐步引才返乡。而对于有抱负、有闯劲,但在城里常“碰壁”的群体,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伸出“温暖”之手。

80后、90后农民工对乡村没有过多的牵挂,也难以勾起过多“乡情”“乡愁”的依恋。他们很少有务农的经历,并且长期在城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地方政府应紧紧抓住这些特点,不失时机宣传当地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可以采取编印成册、举办讲堂等形式,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利用互联网、融媒体、全媒体优势,把各项政策有效融入团拜、联欢甚至逛庙会、赏花灯、赛龙舟等各具民族、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中,打好引才返乡的“情感牌”。

作者:吴才唤 编辑:黄靖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