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非遗”牵手“老台门” 此般“恋爱”未尝不可

2020-07-06 15:43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嵊州崇仁古镇老台门有了首家“非遗”工作室,工艺大师的紫砂作品让游客能够赏玩互动。今年,崇仁将有3家“非遗”和文创工作室进驻老台门。(6月30日《绍兴日报》)

嵊州崇仁古镇,始建于南宋,兴于明清,旧有“浙东小上海”之称,如今仍保留着100多座完整的老台门,“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台门遗风尽在此处。然而,台门虽好,无奈老矣,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老台门的空心化现象也越来越突出,虽然崇仁在旅游开发中将老台门作为古镇风情精心打造,但空旷的古建筑缺少文化内核,依然无法再现活力。

寂寞的不仅仅是老台门,还有大量的“非遗”。“非遗”文创本就阳春白雪,传承难加上走出书斋难,两难之下显得越发小众。在大众的视野里,“非遗”大多只在媒体报道中可见,或传统节日街头民俗文化展示时难得一见,缺少合适的展示平台,缺少与大众互动的载体,让“非遗”多少有些落寞。

无论是老台门还是“非遗”,都需要活化与活力,否则都将成为标本而馆藏,谈何保护继承与创新弘扬。崇仁古镇很显然走出了小众文化融合发展之路,使两者能够起到优势互动的作用。事实证明,“非遗”让老台门有了新看点,老台门让“非遗”有了立足点,两个“老古董”的相互依存让双方都绽放了激情与活力,最终让游客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老台门,看到了活着的“非遗”,能够参与互动的“非遗”。

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现象未必不能混搭,有可能兼容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崇仁镇至今保存着100多座完整的老台门,倘若让百座老台门成为百种“非遗”的集聚地、传承地、产品流转地,让嵊州的根雕、竹编等地方特色文创产品将老台门点石成金,自然不再是单调的古建筑群,简直是古今辉映、文化互融的亮丽风景线。

现实中,许多传统的小众文化不断走向衰亡,虽然有志之士竭尽全力在奔走“打捞”,但很多都无法振兴,仅仅作为文化符号的存在,名存而实亡,殊为可惜。崇仁古镇的“弱势文化”走上融合发展之路的实践,无疑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在文化联姻、产业互融的当前,传统文化需要学会主动出击,与不同门类的文化业态谈一次市场化的“恋爱”,抱团取暖,合作共赢,走上融合与振兴之路。

政府部门要加强规划与引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借助资本的力量,借力旅游的要素,让多种文化惺惺相惜互利互融,让文创产业成为活化“非遗”与老台门的点睛之笔,在使传统文化走向兴盛的同时,拉伸旅游产业链,打造经济增长点。

作者: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