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父亲不应只是“提款机”爸爸

2020-06-22 16:39

来源:绍兴网

今年的6月21日是很多国家广泛流传的“父亲节”(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天)。父亲是对家庭中的子女而言的。现在有一个“爸爸是‘提款机’”的话题正在被人们议论。

“提款机”爸爸有两种语境的解读:一是指爸爸长年在外工作,除了给家里汇钱外,没有与留守在家的孩子见面,只是孩子的“提款机”,这种现象农村比较多。二是指爸爸在家,在孩子身边,主动或者被动地对孩子在花钱上予以支持,“不差钱”,却鲜有亲子互动,这更多的是城里人或者有钱人。

父亲应该是孩子的“提款机”。抚养孩子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家庭成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父亲有义务满足孩子在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提供得优越点,包括花钱参加一些提高个人素养的培训班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父亲做孩子的“提款机”天经地义,责无旁贷,而且别无选择。

应该增加“提款机”的附加值。在“提款”过程中要潜移默化让孩子知道“款”的来之不易和父亲的爱;要让孩子对“取的款”的用途有计划、用得合理。这样一举多得,既满足了孩子用钱的需要,也让孩子感受到了父亲的爱,还养成了理财、合理理性花钱的理念和习惯。现在有些孩子对父母的钱不珍惜,还把自己的爸爸与其他更有钱的爸爸攀比,或者长大后不孝顺,忘恩负义甚至禽兽不如,应该是与父母提供钱的时候没有同时渗透、传递其中隐含的深深的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父亲不应只是孩子的“提款机”。这是最重要的。父亲传统、正面的形象是“严父”,“养不教,父之过”;法律上除了有抚养的义务,家庭更被要求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等;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下,孩子的物质生活普遍得到了保障,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留守儿童对爸爸不能陪在身边的孤独无助和心酸;爸爸在身边却忙于工作只给钱的孩子“再不陪我玩我就长大了”的委婉抗议和呐喊。爸爸应该认识到,陪伴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特别是爱国爱家情怀、开朗性格、坚强意志等的形成,有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作用。父亲只做“提款机”而不陪伴,不仅仅是人的缺席,更是教育的缺席。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未来的和谐社会参与者。爸爸应该是“提款机”,但不应该只是机械的“提款机”,更要与孩子有心灵的交流。这样即使远在天边打工,只要平时通过视频等方式多交流,也可适当弥补父亲不在身边教育的遗憾。否则,如果父亲在身边,除了“提款机”功能外,在教育、陪伴方面形同虚设,也是不负责任的爸爸。而且,那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和交流,会衍生出孩子对亲情的淡化,虚荣心、依赖性的增强,花钱大手大脚,用金钱处理人际关系而缺乏人情味等副作用。

作者:周末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