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品味“非遗” 感悟初心与匠心

2020-06-16 14:42

来源:绍兴网

文化之蕴, 历久弥新。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是民族独立品格的历史凭证,也是我们满怀信心走向未来的坚实根基和力量与智慧之源。在第4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拉开大幕之际,我们有必要从时光深处更深刻地去感悟保护、传承和发展文化和自然遗产中的初心、民心与匠心。

保护传承与发展当砥砺初心。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于2006年设立,2017年起,国务院批复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首批6处遗产提名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并传承下来。每一项称得上文化遗产的,都是经历了岁月沧桑和历史风雨,凝结着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结晶和情感认同,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是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初心所在,也是为国家和民族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力量之源。只有始终秉持这种初心,才能使保护传承和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正确理念和正确目标。

保护传承与发展当紧贴民心。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与风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其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和“活”的文化,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民间艺术、手手相递的技艺绝招,而且有林林总总的民间仪式、节庆活动等,可以说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都是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也即它的产生、保护、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人,展示的是民心、民意和民智。

文化遗产只有走到百姓身边,才能重新“活”起来;百姓只有感知文化遗产的信息,才能体会岁月积淀的魅力。如,这次非遗日期间我市开展的“非遗好物 越医云诊”“百县千碗——绍兴十碗头解码”“市非遗传承人抗击疫情优秀作品展”等活动,无不凝聚着人民的智慧,体现着“人民艺术为人民”的使命与担当,传递着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因子。因此,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是民智民情民意所在。

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非遗相关知识,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并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提高各类活动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市民对非遗的认同感、获得感与参与度,促进非遗融入生活、服务社会。只有人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保护传承与发展当激扬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来自民间,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智慧与文明的结晶,贯穿其中的是匠心精神。如我市2005年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王星记扇,2006年入选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圆木制作技艺,2007年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绍兴花雕制作工艺,2013年入选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绍兴棕榈叶编织工艺等,这些技艺更多依靠师徒传承、经验研习等得以流传至今,记录着一代代传承者的诚心匠心与对工艺的虔诚。如今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让人们得以近距离感受、探询、了解其神秘真相,这是对文化传统、消费者、准则始终的敬畏和尊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延续,同时,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更值得人们学习点赞,是“重要窗口”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

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灭亡,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的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我们需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以文化和自然非遗日为契机,加大挖掘、研究、普及力度,切实做到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历史文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文化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这或许是我们开展文化和遗产日系列活动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绍兴文化遗产的荣光与梦想。

作者:赵飞霞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