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民法典时代的“知行合一”

2020-06-12 10:33

来源:绍兴网

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正式宣告我国迈入“民法典时代”。这部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既在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作用,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遵循,更因与人人息息相关,而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权利保障的宣言书,引发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也使如何正确了解、掌握并善于使用,成为民法典通过并施行后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知乃行之始。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要正确使用、捍卫正当权利,有必要对它的历史沿革有通盘认识。首先是区分“法典”和“法”,虽仅一字之差,却区别显著。法本意指法律、法令;法典是同一门类的各种法规经过整理,编订而形成的系统的法律,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大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体系地位、立法体系庞大、法律制度规模大、法律条文同时代最多等明显特征。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云梦睡虎地秦简,第一部行政法典是唐朝的《唐六典》,它们的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制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普遍性,它自古以来就包含着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法律的规范和制度,民法典被定名为“典”,说明其立法体量的显著差异,凸显了它在规范和制度体量上的重要性。其次是了解民法典的诞生过程。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启动民法典的制定,均无果。截至2016年9月,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法典,主要原因是现有民事立法存在主体多元化、法律渊源众多等问题,并未形成系统也较难形成系统。近5年来,民法典的编纂列入涉及国计民生极为重大的事件,众多法学专家们在70多年“接力赛”的不懈努力基础上,集万众智慧,应时代所需,消除原有民事立法散乱且存在内在混乱的弊端,遏制立法盲目和冲动,实现民事立法体系的极大改进,终于五年磨一剑,现行民法典横空出世,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第三是理解民法典的内涵。民法典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它充分借鉴中国历史文化、世界法治文明和新中国法治实践,将所有民事主体的权利放在一起加以保护规范,全文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充分细化了个人权利保护的范畴和边界,强化了个人权利的重要与不可侵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行乃知之成。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可以说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民法典,它是一份个人权利清单与操作指南,学会正确使用至关重要。一是要充分尊重,为我所敬。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法律权威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敬畏法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秩序与权益,尊重法律,敬畏规则,就是尊重自己。我们学习研究和贯彻实施民法典,应对民法典的整个体系性科学、体系性效应予以充分尊重,并及时更新、完善民法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民事活动,才能保障民法典立法目的的实现。二是深刻理解,为我所有。民法典实实在在、明明白白地保护着每个人的权益,指导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因此,不应该让它停留于纸面的法律条文。“法盲”往往害人害己,如果对民法典是“法盲”,则首先是不利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生活中很多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处理起来又较难,比如:个人信息保护、小区公共收入、高空抛物等问题,这次颁布的民法典就对这些涉及民事主体权益的问题进行了调整规范,如何依法解决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这部法典中找到依据。故,深入学习了解民法典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唯此,才能明确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而这些权利又能得到怎样的保护。三是要正确行使,为我所用。法律总是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而演变推进的。比如,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概念相对不强;在没有高层建筑时,自然也就不存在高空抛物的发生等等。我们必须看到这种变化给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市场经济以及公众生活带来的的实质性影响,自觉遵守民法典,正确运用民法典,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当下是法治社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越法律之轨,要时时处处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维权,更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法律约束和监督,以自律和清醒“护法”。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次民法典大到财产权、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的规定和保护,小到比较具体的高空抛物、高铁霸座、个人隐私、离婚冷静期等社会关切、很接地气、时代感强的问题都有明确规定,这是民生福祉,亦是共生时代所需,当从人人做起,学懂弄通真用,真正让“民有所呼、法有所应”落地生根,让自我的幸福感遍地开花,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作者:赵飞霞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