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名士之乡应当重现更多“名人记忆”

2020-06-11 09:39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我市启动《二十五史中列传的绍兴人》编纂工作,将为227位绍兴名人立传,作为《绍兴文史丛书》的开篇之作。(6月8日《绍兴日报》)

鉴湖越台名士乡,作为江南文化重镇的绍兴,历史上的名人贤士灿若星河。名士稀缺的地方在争抢名人,名人太多的越地难免挂一漏万,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绍兴名人仅是冰山一角。打捞历史长河中的名人记忆,让更多的绍兴人了解绍兴先贤,让名士之乡的地位名副其实地完美呈现,让绍兴名人佐证绍兴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大容量全角度地编纂有影响力的绍兴名人传记正当其时。

书上的名人是“死”的,把名人镶嵌到城市文化风景中,才是活化的名人,才是可品可赏的“名人记忆”。鲁迅的作品到哪儿都能看,但一代文豪的童年印迹与桑梓之情只能到鲁迅故里才能真正体验;王阳明一生宦途飘泊,辗转多地,但悟道有成的阳明洞天与天泉证道只能在绍兴寻找原貌;王羲之虽是东晋“南漂”的“新绍兴人”,但领略书圣文化的圣地不在临沂而在兰亭。对于名人旅游而言,名人是用来怀念的,用来凭吊的,用来旧地重游穿越时空“对话”的,如果连名人的有关遗址都荡然无存,名人的记忆也就变得模糊不堪,名人的资源也就分文不值了。

我们不必去抢孙悟空哪吒等文学中的虚构“名人”,但我们也决不能肆意挥霍已经拥有的历史名人资源,作为名士之乡,应当堂堂正正地吃好“名人饭”,打响“名人牌”,做好名人文章,把历代名人布局贯穿到文化旅游的大脉络中去,让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没有边界的名人馆。当务之急,要加大名人故居保护力度,故居留存着名人的生活与成长印记,也是最能直观反映名人文化的建筑实物,很多地方的名人之旅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名人故居。当然,历史久远的名人故居早已湮没,只能以陵寝旧物与衣冠冢补缺,这并不影响其成为旅游寻踪的热点,绍兴的宋六陵、阳明园、印山大墓都属于这样的文旅资源。

并不是所有名人都还留有遗迹,有的只留下了一段史书记载,有的只剩一个传说故事,有的只以地名作纪念,有的甚至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何打捞这些“名人记忆”,确实很考验我们的策划水准。是在名人归属地重建纪念馆,还是依托地名整片规划开发,或是以史传记载为蓝本用文旅视角讲好名人故事,甚至以一台戏、一部电影、主题论坛、文化奖项等更多的方式来表达与呈现绍兴名人,一切都可尝试,一切都有可能。不同的名人需要不同的推介方式,不同的名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与市场含金量,关键是以怎样的模式深挖与呈现。

如今,绍兴名人馆已建成开馆,这自然是对绍兴名人重视的一种体现,但数千年的古越风流人物一晃而过,太过表象,当以总分结合的形式系统开发,方成绍兴文旅之富矿。当然,这一切,需从编好227位绍兴名人的传记开始。

作者:钱科峰 编辑:王颖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