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地铁站命名要兼顾实用价值和文化传播

2020-06-08 14:32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市轨道交通集团邀请了30余位来自地铁沿线的镇街、社区市民代表走进工程现场,就站名征集等事宜进行了座谈。目前,绍兴地铁1号线已收到站名应征投稿400多份。(6月2日《绍兴日报》)

如果说地铁是一道流动的风景,那么地铁站名是这道风景伴生的凝固的音符,地铁一号线23个停靠站,每一名乘客都将成为地铁站名的阅读者:在查阅方位走向的同时,从字面上领略古城的地名文化风景。当然,对于外地来绍游客而言,在地铁转乘过程中,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地铁站名或许将改变他的游程,也或许将增加他对绍兴的兴趣和认知。从一定意义上讲,交通站点命名,在兼顾实用功能的同时,大众审美与文化传播同样具有很大意义。

毫无争议,地铁站命名首先要注重实用性,任何阳春白雪的芳名都不能脱离便民服务性,毕竟地铁站名的主要功能是精准呈现区域方位,让乘客正确选择上下车站点,而不是误导(虽然多是出于无意),使乘客走错站点或多走冤枉路。对于有些可能出现歧义或重名的地名、路名、村名,或有约定俗成的双重称谓的地域区位,都要科学分析、精准命名,从受众最易接受的角度出发,让站名易记易懂,特别是同一条道路上的不同站点,尽量展示亮点特色,易于区分。

在突出实用价值的同时,站名还得体现文化传播功能,结合地名文化、名人文化、特产文化、景区名胜等要素,使地铁站名具有较强的代言价值与吆喝作用,做到一线一风景、一名一典故,做到一条地铁线、半部古城史。北京在命名地铁站时曾查考地方志,翻出一些老地名,如元代的安贞门、健德门、光熙门,金代的景风门、凤凰嘴等,旧名新启,新旧混搭,在挖掘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提高知名度,这需要有强烈的代入意识与依附能力。

地铁站命名还要考虑知名度与认同感,有些名字老百姓感到很生疏、很牵强,或者对站名的认同感不高,新站名的知名度拼不过老地名,规范的名字反而不如简化的俗称上口。所以要尊重市民心里的那份地名认同感和亲切感,要适应大众审美与群众接受度。

此外,站名的稳定性也应列入考核标准,一个规划中要拆迁或改造的地方,一个功能将调整的片区或名称经常变动的地标,即使前置条件都符合,也不宜作为地铁站名,不然三五年改一次名,改到面目全非,让人不知所以然,大为不妥。总之,地铁站命名这件事,事关公众利益与城市气质,不可不慎。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别忘了“拿来主义”。地铁站命名,绍兴已经有很多先行者的经验可以获取。尤其在实际操作环节,例如有些站名二选一实在令人纠结的站点,可以像有的城市用主副站名,副站名紧跟在主站名的括号内;又如报站名时,可以紧跟站名,报一下附近的主要地标或主干道,这样也能弥补有些站名概括不够全面的缺陷。

作者:钱科峰 编辑:王颖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