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对民营经济的冲击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更要把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作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抓手来抓,同时全力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以违规借贷、低价购房等专项整治为切入点,找准利益输送症结,划清权力和利益边界,为企业加速复产达产创造更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提出“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字字千钧、内涵丰富、催人奋进。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充分发挥在践行“两个维护”、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努力成为新时代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做深做实政治监督,在有力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上永不缺位。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第一职责就是政治监督,必须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我们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政治监督的意见》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绍兴和嵊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各级党委重要决策部署工作要求”“年度政治监督重点项目”三张清单,通过“1+3”压茬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坚定不移地把落实“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的根本出发点,始终把“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政治监督始终,当前正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抓手,激励广大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担当有为、履职尽责,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聚焦涉及群众利益的堵点痛点难点,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靶向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全面打通政策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在一体推进“四个规范化”建设上争当标杆。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要用好一体推进的方法论,从委机关、巡察机构、派驻机构和乡镇(街道)纪检监察组织四个层面全盘布局、协同发力,一体推进“四个规范化”建设。纪委监委机关规范化建设重在厘清职责职权,规范工作流程,编制权责清晰、流程规范、便于操作的“工作典章”。巡察规范化建设要通过规范巡乡带村点面联动、巡查巡察双向联动、巡视巡察互联互通,形成政治体检“一盘棋”。派驻监督规范化建设要科学规范“驻点式”“嵌入式”“日志式”等监督方式,突出让关键少数去抓关键少数、让主体责任去压实主体责任,不断擦亮派驻探头。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重在深化运用“枫桥经验”,在全国率先探索“枫桥式”监察办创建,充分激发群众在监督一线的活力、潜力与效力,使法治、自治、德治成为治理基层微腐败的有力武器。
全面推进清廉细胞创建,在落实“清廉浙江”决定上走在前列。加快推进“清廉浙江”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机关、学校、医院、企业、村居、家庭等各大清廉“细胞”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作用,以“细胞”廉洁促进社会“肌体”健康。我们立足得天独厚的越剧文化、名人故居文化、浙东唐诗之路文化等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化背后的清廉因子,着力打造全国首个清廉古镇,创新编排清廉越剧,精心提炼清官廉吏故事,使每一个清廉“细胞”都散发出嵊州独有的气息。牢牢抓住村居这个社会最基层的“细胞”聚力使劲,持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通过打造“清廉班子”、培育“勤廉干部”、深化“清廉治理”、提升“清廉乡风”等一系列举措,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注重发挥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细胞”的作用,以家风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业清廉、家人清白、家风清正,培育“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
长期坚持“严”的主基调,在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上坚定不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建设层面对完善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作出部署,强调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我们要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定力、“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狠刹歪风邪气、一以贯之“打伞”“拍蝇”“猎狐”。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将警示教育大会、庭审旁听、民主生活会作为案发单位案后警示的规定动作,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效果。特别要深入分析研判典型个案,举一反三做好共性岗位、相同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及时建章立制堵塞制度漏洞。注重打造“廉”的环境,通过涵养清廉文化,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践行廉洁。按照“五廉并举”要求,着力推进浙东清风馆建设,力争打造成融法纪教育基地、清廉文化阵地、“三资”管理领地和乡镇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窗口为一体的全国一流清廉场馆。
深化推进作风建设,在纠“四风”树新风上担当有为。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干部作风的重要性,既要全力以赴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怠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同时也要深入践行“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导向,积极稳妥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容错纠错工作。尤其是在疫情对民营经济的冲击短时间内还不能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更要把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作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抓手来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资金保障、物资供应、助企政策落地等方面入手,深入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三服务”、“企情日记”等活动落地见效,让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成为常态。同时全力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以违规借贷、低价购房等专项整治为切入点,找准利益输送症结,划清权力和利益边界,为企业加速复产达产创造更好环境。
作者单位 嵊州市纪委、市监委
作者:徐善斌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