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政策反应就得“快半拍”

2020-05-24 08:35

来源:绍兴网-绍兴日报

政策反应比问题发酵的速度快一点、比机遇消失的速度快一点,化危为机的速度就能“提一档”,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就能“高一分”,既为下一步行动赢得宝贵时间差,又能通过政策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不少地方的政策跑在了时间前面:浙江省采用“五色疫情图”,精准实施分区分级防控;为推进复工复产,成都市允许流动商贩临时占道经营;多地实施社保费用减免新政,为企业复工复产送去及时雨……“快半拍”的政策,为当地减轻疫情影响、回归发展正轨按下了“快进键”。

公共政策起着规范、引领的重要作用,时效性是其内在属性。政策反应比问题发酵的速度快一点、比机遇消失的速度快一点,化危为机的速度就能“提一档”,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就能“高一分”,既为下一步行动赢得宝贵时间差,又能通过政策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相反,一个“反应迟钝”、满足于“被动执行”的城市,很容易会因为仓促应对而陷入各类问题的围追堵截之中。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新问题新矛盾无不催促着政策反应“快半拍”。特别是当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社会治理的考卷持续翻新,许多社会问题的特殊性和紧迫性激增,一味依赖向上级“抄作业”“要答案”是不现实的,“神经麻木”更不利于切断风险传递的链条。地方治理者要跳出“等等看看”的思维泥潭,通过快调研、快决策、快行动下好先手棋,在维护政策统一性和贯通性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的地方智慧,让治理链条上的每一环发挥最大作用,共同维护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韧性。

毋庸置疑,政策反应速度折射着治理能力与水平。一方面,快反应需要“知冷知热”。要把神经末梢延伸到民生百态中,知道群众最盼什么、最期待什么,瞄准他们的痛点难点确定政策聚焦所在。比如“分区分级防控”正是着眼于解决疫情防控与正常生活秩序之间的张力,“允许流动商贩临时占道经营”也是为了给城市增添烟火气,让治理多些“人情味”。如果对群众需求视而不见、对百姓冷暖不管不顾,社会治理就会患上“风寒症”,相关政策也会硬化老化甚至“过期变质”,甚至阻碍社会治理进程。

另一方面,快行动呼唤“先试先行”。地方政策创新没有先例可循,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承担一定程度的阻力和压力。这要求地方治理者强化担当意识,摆脱“不干事就不出事”“不创新就没争议”的观念,把群众满不满意、需不需要、实际情况允不允许作为衡量该不该及时应变的标准。对于那些用“铁肩膀”扛起硬核担当的干部,要给他们戴上容错纠错的“护身符”、注入选拔任用的“强心剂”,激励更多好干部争当改革发展的弄潮儿。

此外,快决策也离不开“绣花功夫”。政策“快半拍”绝不是政策“早产儿”,更不能为了求快而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措施。地方治理者要同时间赛跑,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以科学研究为支撑提高政策含金量。只有在深度酝酿基础上快出来的半拍、在充分研究前提下省出来的半拍、在争分夺秒努力中赢取的半拍,才能发挥靶向治疗的奇效。而一个个“快半拍”的政策接连不断,就能共同释放出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加速度。

作者:徐西庆 编辑:王颖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