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人力资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的大任。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下劳动教育存在“窄化”的问题,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需强调“融合”。
首先要破除观念上的“窄化”。一提劳动教育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劳动技术教育,认识上仅仅停留在劳动技能层面,缺乏对诸如尊重劳动成果、体悟劳动价值等精神层面的理解和内化,使劳动教育隐去全貌。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延展,从农耕时代的春播秋收到工业时代的流水线操作,从网络时代的人机融合到智能时代的脑力碰撞,劳动已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劳动教育更承载着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时代新意蕴,秉持着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使命。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引导青少年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梦想,摒弃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浮躁思想和追求“短、平、快”的功利主义。要通过劳动教育,激发和激励青少年不断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的内力,树立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劳动精神、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劳模精神,以及不甘平庸并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工匠精神。
其次要破除形态上的“窄化”。以往大家只以清洁打扫、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停留在一般号召,导致出现课上“听”劳动、课外“看”劳动、网上“玩”劳动的形式主义,出现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的局面。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劳动资源供给环境多元开放,工具技术更加全方位,实践基地、科研机构、先进技术工具、高精尖科研器具,更能激发青少年劳动创造的强烈意识、浓厚兴趣。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强调与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品质相结合。在形态上可开设家政、烹饪、园艺、非遗传承等,使劳动教育与革命历史、先进文化教育、生命教育、艺术美学进行有机结合,在历史等人文教育中渗透劳动价值教育,在物理等实验中注入劳动技能教育,让青少年在劳动中出力出汗,从而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强化责任担当,进而打好爱劳动的底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劳动中找到安定感、幸福感、成就感。
再次要破除空间上的“窄化”。如同其他教育一样,劳动教育也常出现“甩锅”现象,家庭“甩锅”给学校,学校“甩锅”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又“甩锅”给社会,社会说这锅我不来背,于是劳动教育就出现学生“明知该做而不愿做”、家长“明知该让孩子做而舍不得要求”、学校“不敢做不会做”等现象。劳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需要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借鉴国际经验,劳动教育需要青少年身体力行,在真实环境完成真实任务,强调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打通、家庭社会参与。要加大研学力度,把劳动和创制作品结合,也要弘扬慈善理念,把劳动和社会志愿服务等工作结合,逐渐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联合联动机制。
教育需要劳动,劳动需要教育,新时代劳动教育要立足时代、透过时代,看得宽、走得远,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走好人生路。
作者单位 诸暨市老干部局
作者:石 剑 编辑:王颖